今日

TOP

201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一)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责编李坤禧 【 】  2011-12-20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日至14日举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国内经济运行出现新情况,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万众瞩目。会议为来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方向和主要任务等内容明确勾勒出了一副“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轮廓。

12012中央经济工作五大任务及主要措施

  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

  1、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4、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明年经济工作主要措施:

  1、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2、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3、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要保持适度投资规模

  4、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完善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

  5、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2工作总基调:复杂局势中“稳中求进”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展望明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因此,“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要努力保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所以要"稳"。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变化带来的倒逼机制推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最终让百姓享受到更多发展实惠,这是"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认为。

  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都受到债务危机的困扰,明年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在外需面临下滑风险的同时,国内受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下,投资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认为,明年经济增速下行的风险加大,在增长方面应当“稳”字当头。

  所谓“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物价压力回落之后,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平稳的经济环境、平稳的政策环境就很重要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说。他分析认为,通常只有在经济回落的通道中,才会产生转型的内生动力和改革的共识,在一个平稳的环境也容易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包括利率、汇率的调整,资源要素价格的调整,农村金融服务的调整。

  所谓“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求进’,中央强调的其实是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白重恩说,“当前‘求进’的核心是扩大内需,切实提高最终消费在国民经济的比重。”

  “明年把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放在首要地位,就是说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支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同时要巩固今年抑制通胀的成果。这个变化是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所提出来的具有针对性的战略决策。”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说。

  “转变发展方式,是要解决经济运行中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要调整经济结构里重大的扭曲关系。如果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上有突破,我们不仅能够在明年保持物价稳定,而且能够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还能为整个‘十二五’和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平稳较快增长创造条件。”郑新立强调。

3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有分析认为,当前经济结构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剔除价格因素后我国投资需求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3.5%左右,这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差不多一倍。在国际社会,经济增长10个点中消费需求会占6到7个点,而我国与此相反。另外,在2003年到2007年间我国平均经济增长率是10.6%,这里面有2.6%是出口贡献的。

  "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原因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国际市场波动对本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的影响太大。要摆脱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就需要发展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制度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不是短期的政策能解决的,需要长期通过制度的变化来解决。”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说。

  “发展方式转变最重要的就是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如果‘十二五’期间能使居民消费率提高10个百分点,即由现在的34%提高到44%,那就意味着我们每年能新增一两万亿元的商品销售。”郑新立说。

  去年,我国的投资率上升到48.6%的历史最高水平,比前年又提高了1.1个百分点,而且最终消费率第一次低于投资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七点几。这意味着,去年我们生产的产品里面有将近一半是用来扩大再生产的,老百姓消费比投资的还要少,这种结构处在极度扭曲的状态,是不可持续的。

  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由于欧美弱增长对我国出口的带动还将回落,长期支持我国高增长的外贸,今后对经济拉动作用将减弱,中国经济的增长最终必然要靠内需。“内需包括消费和投资。我国的消费潜力非常大。中央提出‘稳中求进’,最可靠的途径是增加消费,因为消费增长有别于投资的最大优点是平稳。投资可能大起大落,消费真正激发起来的话,就能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巴曙松说。

  在扩大消费方面,减税措施明年会发挥比较好的效果。中小企业和居民税负减轻,能够为消费提供一定的支撑。此外,我国可以通过发展消费信贷、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途径扩大居民的最终消费。文化、休闲、汽车等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合理控制的前提下,居民的住房需求也应该得到更好满足。

  白重恩认为,明年财政支出规模可以适当扩大,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更加重视民生投入的效果。在民生支出上,一方面要更加重视效果,比如教育支出,更应该考虑的是公平,重视农村、农民工子女的入学,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是否可以持续,要考虑到我国今后将会进入老龄化社会。只有民生领域投入的规模和效益提高了,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减少了老百姓的社会负担,增强其对未来的安定感,扩大消费才能具有基础。

4实体经济 战略意义何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只有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经济增长才能平稳。”巴曙松说,实体经济的投资主体是基础设施、房地产、制造业。房地产调控后持续回落,基础设施也不可能再大规模扩张,因此就是要扶持制造业发展,提高竞争力,通过创新也好,通过税收的扶持也好,通过结构性减税也好。这也属于“稳中求进”中“稳”的部分。

  “实体经济盈利空间受到挤压,是我国宏观经济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明年一定要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税费、理顺能源资源价格机制等方面,真正让做实业的企业有奔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产业‘空心化’。”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

  今年中小企业经营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实体经济经营环境恶化。不少资金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实际上也没有取得很好的业绩,真正的盈利是通过委托贷款等形式,做新兴产业实际上只保留了一个壳。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股市熊冠全球 下一篇当心中国新殖民主义?——又见“..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