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201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二)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责编李坤禧 【 】  2011-12-20

  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个体经营投资总额出现大幅度下滑。今年1-9月投资总额同比回落了16%左右,部分中小企业停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原因在于:一是总量性货币政策收缩导致资金投放偏向性效应加剧,使缺少资本金、抵押品和资信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二是资源性原材料和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压缩了部分没有转型的中小企业的利润,使其内源性资金来源更为紧张;三是大量资金流向泡沫领域。

  分析认为,经济泡沫的持续和数量性货币政策的调控,直接导致中国金融资源虚拟化,监管套利诱发影子银行大行其道,中国金融资源的错配与金融价格的扭曲快速恶化,资金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大幅度弱化。经济出现明显分化虚拟经济大量侵蚀实体经济的利润,上游垄断性基础产业大量侵蚀下游生产性产业利润,大中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融资环境和财务绩效等方面发生分化。

  因此孙立坚认为,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不在于货币政策收紧和成本上涨,而在于经济泡沫和金融扭曲导致的套利收益远远大于正常经营的收益,导致中小企业资金搬家到泡沫领域。今后,金融机构应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号召,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特别是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

  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具体实施上,应当更侧重于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通过财政政策引导信贷的投向,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把整个社会资金包括银行的资金,引导到结构调整所需要的方向上来,引导到转变发展方式所需要的行业上来。”郑新立说。

  他认为,这样既消化了银行过剩的流动性,有利于缓解通胀的压力,同时又把这些资金集中使用到转变发展方式所需要的方向上来,具体来说,就是把资金引导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海外投资上来。

  “对明年的通胀压力,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孙立坚说,当前,央行通过采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释放一定的流动性,然后有通胀则发行较大规模的央票来回收流动性。“我认为,这种办法是非常可取的。表面上看,这种技术性操作对流动性规模的改变不大,但实际上给今后货币政策的操作预留了一定的空间。因为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到了一个难以上调的高度。明年在货币政策方面,我们还是要以稳为主,不能过于频繁地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更不能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货币政策的操作上,专家认为,采取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还有一定的空间,但当前最好不要采取降息的措施。当前我国负利率的状况还没有改变,如果降息的话,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金融扭曲和资金错配。

  汤敏认为,明年的通胀压力仍然不小,要在防通胀与稳增长之间取得平衡,实际上有一定的难度。今年最后几个月CPI虽然有比较显着的下滑,但这其中有季节性因素,也有统计上翘尾因素逐步减小的原因。因此,物价调控的基础还很不牢固。今后国际粮价可能继续走高,大宗商品价格也可能继续攀升,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也会上涨,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我国调控通胀的压力仍然非常大。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还客观存在,明年货币政策绝对不能放松。

  货币政策不能放松,但是对中小企业和“三农”领域还是要网开一面。因此,货币政策必须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对于地方债务问题,专家分析认为,中央在清理和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同时,不能对地方债务采取完全“封死”的做法,而是要采取疏导的办法。目前我国地方债务规模并不算大,只要处理得当,风险完全可控。明年可在四省份试点自行发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使得地方政府既能够获得正常的融资渠道,也可保证融资方式和规模更加公开透明。

  “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跟外部经济的互动非常密切,要灵活地针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及时做调整。2012年不确定因素比较多,走向不一样,我们内部的调整也就不一样。”巴曙松说。比如欧美会不会再次大规模启动量化宽松?如果不启动,经济继续回落,国内扩大内需的力度还要加码;如果量化宽松,导致流动性泛滥,热钱流入,就是另外的问题了,准备金率下调的空间就不大了,还得对冲。

5宏观政策如何预调微调?

  宏观调控四步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

  “稳增长”应对下行压力

  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速已从今年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速“失速”的担忧再起。

  会议指出,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经济增速在回落,增速适度回落是我们期望的。但要防止经济增速回落过快,引发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要稳住经济增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指出。

  会议提出,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赋予了新的内涵,更加注重结构性减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货币政策虽方向不变,但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小企业、在建项目等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一鸣分析认为。

  “控物价”防价格反弹

  稳物价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11月份4.2%的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比年中峰值回落了2.3个百分点。价格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百姓感受来看,物价仍居高位。

  这次会议分析认为,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会议在部署明年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虽然近期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物价总水平仍处高位,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较大。加上国内劳动力、资源等价格上涨形成的成本推动因素,以及欧美国家新一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不确定性,未来价格走势不容乐观。王一鸣指出,当前通胀压力主要集中在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以及输入性通胀的不确定性上。

  稳定物价的基础是发展生产、保证供应。这次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要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调结构”力推发展方式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有目共睹,危机背后蕴含的机遇如何抓住?

  会议指出,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包括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会议强调,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在阴霾的国际环境中突围,也决定着中国能否在新一轮国际产业格局调整中占据先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姚景源认为,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不能把经济发展的希望长期寄托在外需上。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远未完成,蕴含的内需潜力惊人。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有序的市场是放心消费的前提。这次会议提出,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要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

  会议提出,要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确保国家已经批准开工的在建水利、铁路、重大装备等项目资金需求。

  会议还提出,明年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壮大文化产业等。

  “惠民生”突出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经济形势越复杂,保障和改善民生越重要。

  这次会议提出,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会议强调,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这次会议提出,要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会议还要求,增加教育投入,完善社保体系,重视农民工在城镇的工作生活问题,继续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认为,“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是协调发展的,这样才能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让老百姓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是亮点

  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财政支出。在改革环节内容中,包含了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以上政策说明2012年积极财政政策将主要体现在结构性减税方面,并体现出和产业政策、经济结构调整更紧密结合的特点,房产税试点将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短期内有可能在全国铺开,消费税调整则主要着眼于挖掘居民消费潜力、扩大内需。与间接税领域结构性减税措施对应,对于资源税、房产税和环境保护税等直接税种可能有结构性增税。

  彭文生表示,明年的财政支出同样将体现结构性调整,预计民生和在建工程将成为明年财政支出的主要领域。考虑到地方政府财力目前明显不足,2012年中央财政代地方发行的地方债可能将比2011年扩大,并有可能直接纳入地方预算管理,其中由地方自主发行的比例也可能扩大。这些都体现了财政政策的积极性。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一鸣指出,总体看,明年经济增速会有一定放缓,但还将保持比较高的增速。放缓为推进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时间窗口,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加大调整力度。特别是随着国际市场变化,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来刺激国内的消费需求。另外,利用战略新兴产业的机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价值链。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表示,要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尤其对中小企业的税费一定要减免和规范,在流转税方面还可以出台一些减免的措施。财政资金的投入一定要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向更好地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比如,财政资金可以更多地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对这些行业的企业进一步减免税收。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股市熊冠全球 下一篇当心中国新殖民主义?——又见“..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