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一份深刻的蚁族生存状况报告书(一)
来源: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责编萧风 【 】  2011-11-10

  

    “蚁族”研究学者廉思,近日再次发布了针对大城市高学历底层青年的报告:30岁以上的“蚁族”比例在增加,毕业于“211”重点院校的“蚁族”比例也在大幅上升。很多大龄“蚁族”要比年轻“蚁族”更无奈,但也更理性、更现实。这群高智、弱小、聚居,生活在城市的夹层,无任何保障的“蚁族”群体的生存状况,社会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

1蚁族生存状况  所谓“蚁族”是对“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

  “蚁族”状况: ●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普遍不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

  他们有的毕业于名牌高校,但更多来自地方和民办高校;拿着1000元左右的工资,租着每月300元的床位,每天吃两顿饭,到工作单位要坐两个小时以上的公交车。绝大多数从事保险推销、餐饮服务、电子器材销售等低收入工作。有的完全处于失业状态。他们生活条件非常差,缺乏社会保障,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

  根据“蚁族”分布的不同,人们把他们分别冠以京蚁(北京)、沪蚁(上海)、江蚁(武汉)、秦蚁(西安)、穗蚁(广州)等称呼,全国有上百万规模,仅在北京就有至少10万人。

  蚁族生存状况案例一

  “我现在真的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了,能在北京买一套房子,就是我最大的梦想了。”今年已经41岁的宋时奎刚搬到氏各庄附近。

  宋时奎搬过三次家了,2008年初来北京时他住在小牛坊。一年之后,他搬到了六里屯,换了个稍大点的房子,十多个平米。就在前两天,他又搬家了,在氏各庄附近租了个两室一厅,月租1700元,他把在农村的妻儿都接过来了。

  小牛坊、六里屯、氏各庄、小月河等都是“蚁族”聚集区。

  宋时奎还记得,2009年,他还在六里屯住的时候,从农村来的妻子和儿子过来看他,儿子进京后一直兴高采烈地,可是下了地铁往住处走的时候,走着走着儿子不说话了。他知道,儿子在家一定幻想着爸爸住在高楼大厦里面,但是他住的地方嘈杂而脏乱。一进门,儿子说的一句话让他至今记忆犹新:“这里住的还不如家里。”

  从严格意义上讲,宋时奎应该算不上“蚁族”,用“蜗居”来形容比较合适。他现在一家外企工作,工资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外企不给解决户口问题。

  但宋时奎所面对的,和大多数“蚁族”并没有太大区别。

  宋时奎是那种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人。他是山东莒县人。1991年大学毕业之后回到县城教书。连续参加6次考试后,他终于在2000年考上了研究生,然后又继续读博士。他是村里的第一个博士。

  2008年宋时奎博士毕业时已经38岁了,他本来还想出国深造,但是实在没有经济来源来支撑。为了供他上学,妻子在农村省吃俭用还借了不少钱。他和妻子1994年结婚,1995年儿子出生了。妻子在家一边照顾儿子一边供他读书,“她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很多。”

  毕业之后,他只能和其他年轻人一样面对找工作的艰难,尽管他在2007年做的实验课题大豆基因转化成功。

  他曾回学校所在地的一家农科所应聘,是导师推荐的,投了简历后一直没有音讯。

  后来,也是在导师的帮助下,他到了一家外企工作。

  “我妻子说,我这个学不该上。”宋时奎说,为了上学他已经和妻儿分居多年,“我甚至不知道儿子上几年级,他上五年级的时候我还买四年级的书邮寄给他。”

  宋时奎平时不怎么喜欢回莒县老家,哪怕是回去,他也是看看老父亲,窝在家里不愿出门。“在乡邻眼里,我是博士,我在北京,好像非常了不起,其实呢?冷暖自知。”

  宋时奎也不是没想过,在北京挣几年钱,然后回到家乡买栋房子,“但是已经回不去了,不是不愿回去,而是没脸回去。”

  蚁族生存状况案例二

  来自宿迁农村的小刘,今年24岁,去年毕业于南京一所211工程大学法律专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最近刚找到了一份月薪1800元的工作。目前他住在玄武大道附近的求职公寓里,六个人挤在一间10平米大小的房间内,算是“宁蚁”的典型代表。

  “我们好几个同学毕业后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今年国庆后,他们都回宿迁或是安徽老家了,只有我一个人现在还坚守在南京,我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在南京站稳脚跟。”小刘说,去年他曾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证券市场不景气,客户少,业绩太差,收入太少,他就辞职了。可自从去年11月份辞职后,他至今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当时我和一个同学在四方新村那边租的房子,两个人一间,还算可以,辞职后只能搬出了原来的出租屋,到了这个求职公寓。”小刘说,因为担心落到无钱吃饭的地步,所以他暂时放弃了月工资2000元的要求,在珠江路一家IT公司做销售,月收入1800元左右。

  “跟我一起做销售的,他们收入都只有1500元左右,我每月比他们多挣两三百块。”小刘说,同事们都是南京人,家庭条件都不错,所以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每月1800元的收入小刘是这样分配的:320元的房租和水电,150元左右的交通费,50元的电话费,400元的早餐和晚餐费,100元的零用开支,这样,每月下来能有800元左右的节余。“先干着,把自己的流动能力建立起来

  再说,一个是经济能力,要有一定存款,还有一个是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小刘说。

  “我也想一人一间房,也想偶尔去KTV放松一下,可我没这个条件,那就简单点生活,上班时间努力工作,下班后就回到租住屋,洗洗衣服,看看书。”小刘说。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教育需要磨砺人性与无为至真至善.. 下一篇人性需要净化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