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宇宙的定律与猜想
来源: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责编萧风 【 】  2012-06-12
    所谓宇宙十定律,包括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罗蒙诺索夫等的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及我们新拟制的七个定律,合计为十定律。所谓十六猜想,是在庞加莱猜想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十五个,合计为十六猜想。
    在宇宙演化周期中,单独看,斥力、引力、能量、质量都是恒定的。罗蒙诺索夫等创建了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二定律,那么就一定还有斥力守恒与引力守恒二定律,这两个定律由我们拟制。整体看,宇宙初端奇点仅有排斥力而没有吸引力,终端奇点仅有吸引力而没有排斥力,中间是二者兼有。排斥力产生能量,吸引力产生质量,这就出现了斥力、引力、能量、质量四个概念,相互渗透,形成了衍生、对立、制约三个类型六种交织关系。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引力与质量的关系,那么就一定还有斥力与引力、能量与质量、斥力与能量、引力与能量、斥力与质量五种关系。这五种关系我们加以推导,又拟制了五个定律。庞加莱猜想讲的是宇宙圆形的演化,而除圆形以外,还有方形,共有方圆八段,还有两个奇点,我们综合推导,又提出了十五个猜想。这些定律和猜想都存在于我们新发衍的“宇宙科学象数”和借此创建的“宇宙圆方模型”之中。现将二者列示如下,并附斥力、引力、能量、质量关系图表。
一、宇宙科学象数
1→9:1→8:2→7:3→6:4→5:5→4:6→3:7→2:8→1:9→(1)0


二、宇宙圆方模型

初端

奇点

锐方

钝方

曲圆

浑圆

椭圆

扁圆

胀圆

重圆

终端

奇点

 



1

9:1—8:2


7:3—6:4

5:5—4:6



3:7

    

3:7

    

3:7

    

2:8

    

1:9

    

(1)0



    



    



    



    

绿

    



    



    



    



    



直线态

无波度



7600—

6400A



6400—

5900A



5900—

5600A

    



5600—

4900A

    



4900—

4500A

    



4500—

4300A

    



4300—

4000A

 
缺少数据

 
曲线态无波度

斥力
能量


引力            质量

附:斥力、引力、能量、质量关系图表

    宇宙科学象数是我们根据古人对宇宙万事万物数理与哲理的原始假定抽象而得。简单浅易。它概括了整个宇宙时空。初端为1,终端为(1),中间是9个刚柔量比。终端之(1)是宇宙演化的终端奇点,很快消失,故用(1)表示视有若无。周期总量为10。直观看,初端与终端均为1,实际为10。因为在哲理上1=10。其中的各个量度结构表示空间,各个箭头的连接表示时间。它是宇宙演化的数理基因链和天人万物生发运动的哲理全息元,或称为统一宇宙的总公式,一切数学定理、物理定律和哲学规律均蕴涵其中。它是一组“宇宙常数”,不可增减,亘古不变。同时它又是“宇宙集合数”,它蕴涵着宇宙的一切特征和特性:论线条它是直曲数,论形体它是方圆数,论性质它是刚柔数,论方位它是内外数,论信息它是有无数,论力量它是斥力数和引力数,论质能它是质量数和能量数,论显隐它是阳性数和阴性数,论结构它是套层数和侧对数,论规律它是有序数和混沌数,论时空它是空间数和时间数,论大小它是微观粒子数和宏观星体数,论运动它是外向暴胀数和内向收缩数及横向转动数,论速度它是高速中速低速三种数,论色彩它又是白赤橙黄绿青蓝紫灰黑十种颜色数,等等,等等。综合称为“宇宙集合常数”。它统一了整个宇宙,它是打开宇宙深藏所有奥秘的一把金钥匙。对天人万物未察先知。宇宙圆方模型是我们用科学象数描绘的宇宙演化图象,包含宇宙的部分特征和特性。
    用科学象数推解宇宙十定律。前四个定律先后讲述斥力、引力、能量、质量这四个概念各自蕴涵的特征和特性。以下的两个定律先后讲述斥力与引力、能量与质量这两组概念各自蕴涵的特征和特性。后四个定律先后讲述斥力与能量、引力与能量、斥力与质量、引力与质量这四组概念各自蕴涵的特征和特性。历史上的各种定律多讲一般规律,很少讲形态、结构、量度和性能定位,而我们拟制的这些新定律多方兼顾。由单一到组合,由简单到复杂,最后达到多方面的大统一。在具体推解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理解,有些从前往后推解,有些从后往前推解,前后颠倒,但特征和特性不变。
一、宇宙的排斥力是恒定的,初端为1,分段为9,终端为零,总体为1,刚直外向
对照科学象数,排斥力是一组刚性序列数。从前往后看,先总量,后分量。初端之1是宇宙大爆炸时的总体斥力数。1=10。按顺时针方向,10减1为9,9减1为8,分段递减,以至于1。在终端之(1)处,斥力之1不存在,全为引力。总体为1。性能阳刚,直线态外向伸展。这就是斥力守恒定律。
二、宇宙的吸引力是恒定的,终端为(1),分段为9,初端为零,总体为1,曲柔内向
对照科学象数,吸引力是一组柔性序列数。从后往前看,先总量,后分量。终端之(1)是宇宙大挤压时的总体引力数。(1)=10。按反时针方向,10减1为9,9减1为8,分段递减,以至于1。在初端之1处,引力之1不存在,全为斥力。总体为1。性能阴柔,曲线态内向收缩。 这就是引力守恒定律。
上述两个定律,主要在直曲二线的层次上讲述。初端为1,终端亦为(1),中间是9个刚柔量比,分段递增递减,是对称守恒的。符合宇称守恒定律。但是要具体看宇宙中间的9个刚柔量比,又是不对称不守恒的。前边的刚柔9:1与后边的刚柔1:9,一个刚性量大,柔性量小;一个柔性量大,刚性量小,是不对称,不守恒的。世界宇称守恒定律创建以后,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二位教授,又发现宇宙还有不守恒现象,表明宇宙守恒与不守恒同在。在宏观上守恒,在微观上不守恒。
三、宇宙的能量是恒定的,初端为1,分段为9,终端为零,总体为1,外方内圆
对照科学象数,能量数是一组刚性序列数。从前往后看,先总量,后分量。初端之1是宇宙大爆炸时排斥力产生的总体能量数。1=10。按顺时针方向,10减1为9,9减1为8,分段递减,以至于1。在终端之(1)处,能量之1不存在,全为质量。总体为1。在形态上外有直线构成的凸角,内有曲线构成的皱纹。凸角外展,皱纹滞随。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四、宇宙的质量是恒定的,终端为(1),分段为9,初端为零,总体为1,外圆内方
对照科学象数,质量数是一组柔性序列数。从后往前看,先总量,后分量。终端之(1)是宇宙大挤压时吸引力产生的总体质量数。(1)=10。按反时针方向,10减1为9,9减1为8,分段递减,以至于1。在初端之1处,质量之1不存在,全为能量。总体为1。在形态上外有曲线构成的圆周,内有直线构成的直径。圆周内缩,直径支撑。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上述两个定律,主要在方圆二体的层次上讲述。初端为1,终端亦为(1),中间是9个刚柔量比,分段递增递减,是对称守恒的。宇宙演化有方形二段圆形六段,看似不对称不守恒,但在量度和力能上是对称守恒的。符合宇称守恒定律。但与世界上现有的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来路不同。质量守恒定律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通过化学实验得出的,但这种实验在宇宙的开端并不存在。能量守恒定律是世界许多科学家通过数理推导得出的,但至今仍有异议。而我们用科学象数推导都是轻而易举的,且是完善的合理的。
五、斥力与引力总量相等,分段不等,相互对立制约
对照科学象数,初端之1是总斥力,终端之(1)是总引力,中间的斥力数是45,引力数也是45,表明斥力与引力在总量上是相等的。但在中间的9个具体量比中都是不等的。表明相等中有不等,不等中有相等。在性能上相互对立制约。这就是斥引等量定律。
六、能量与质量总量相等,分段不等,相互依存衍生
对照科学象数,斥力产生能量,引力产生质量。初端之1是总能量,终端之(1)是总质量。中间的能量数是45,质量数也是45,表明能量与质量在总量上是相等的。但在中间的9个具体量比中都是不等的。表明相等与不等同在。在性能上相互依存衍生。这就是质能等量定律。
上述两个定律,斥力与引力、能量与质量都是相等的。但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可见他们的思想方法是不完善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世界奉为至宝。但人们并没有想到,仅有引力而没有斥力,宇宙只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微点上,何有今日的大千世界?迫不得已,世界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反引力之说。何如干脆说反引力就是排斥力呢?这个排斥力的概念,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说:“一切运动都存在于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3页)这不早就讲明了反引力就是排斥力吗?再说斥力是外向运动,斥力超大,物质必解体;引力是内向运动,引力超大,物质必成“黑洞”体。当二者力能平衡时,既不能外向,又不能内向,于是宇宙中的星体和星系就只好妥协折中进行横向自转运动了。表明其运动本性是强大而善变的。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数百年来世界上还没有人作过这样的解释,这或许就是他们只有科学思维而缺少哲学思维吧。至于能量与质量总量相等的问题,世界上除爱因斯坦外很少有人提起过,而爱因斯坦虽然制定了能量公式E= ,但质能不等,需要修改。
七、斥力的大小与能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对照科学象数,这个定律存在于宇宙初端之1和以下的9个刚柔量比之中,在终端之(1)处不存在。初端之1为纯刚性,中间9个刚柔量比的前个数也为刚性。斥力和能量在各段中都是同一个数。从前往后看,斥力数大就是刚性的能量数大,斥力数小就是刚性的能量数小,所以二者成正比。距离近者斥力大,也是能量大;距离远者斥力小,也是能量小;所以二者成反比。按牛顿的说法,这就是万有斥力定律。内部近,外部远,可见宇宙膨胀是从内部推动的。斥力数(也即是能量数)是有限的,表明宇宙也有限,宇宙膨胀最终是要停止的。“宇宙无限大”之论不能成立。“宇宙永远膨胀”论更不能成立。今日宇宙正在膨胀,出现光谱外向红移,那是宇宙爆炸时的白光演变而成的。白光是无波度的直线态,红光的波度最大,与无波度的白光接近,所以它是红色的。等到宇宙膨胀的晚期,光的波度变小,那就会呈现橙色光,进而黄色光。
八、引力的大小与能量成反比,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对照科学象数,这个定律存在于刚柔9:1——1:9之中,是刚柔两种数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宇宙的方形阶段,在圆形阶段虽存在,但能量甚小。在初端之1和终端之(1)处都不存在。从前往后看,每一个刚柔量比中,柔性的引力数小,刚性的能量数就大;柔性的引力数大,刚性的能量数就小,所以二者成反比。距离近者引力小,距离远者引力大,所以二者成正比。这就是引能互动定律。可见宇宙膨胀最终是要停止的,而且先从外部停下来。
上述两个定律主要描述宇宙的前段,即先慢胀,后快胀,最后再慢胀阶段,总称为暴胀阶段。是宇宙的方形阶段。按科学象数,主要存在于初端奇点和刚柔9:1—8:2—7:3—6:4这四段之中。这四段的刚性数为9+8+7+6=30,柔性数为1+2+3+4=10,二者之比是30:10=3:1,换数之后是7:3。刚性量大,所以整个宇宙是逐渐膨胀的,又是分段减慢的。天文物理学将它划分为先暴涨后膨胀两个阶段。暴涨是先慢后快,膨胀是先快后慢,二者连接起来。整个过程是慢——快——慢。随着宇宙内部星系的形成,引力增大,斥力减小,宇宙膨胀最终是要停止的。
九、斥力的大小与质量成反比,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对照科学象数,这个定律也只存在于刚柔9:1——1:9之中,也是刚柔两种数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宇宙的圆形阶段,在方形阶段虽存在,但质量甚小。在初端之1和终端之(1)处都不存在。从后往前看,每一个刚柔量比中,刚性的斥力数小,柔性的质量数就大;刚性的斥力数大,柔性的质量数就小,所以二者成反比。距离近者斥力小,距离远者斥力大,所以二者成正比。这就是斥质互动定律。宇宙这时正在收缩,外部的膨胀仅是能量的微弱辐射而已。
十、引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对照科学象数,这个定律存在于宇宙终端之(1)和以上的9个刚柔量比之中,在初端之1处不存在。终端之(1)为纯柔性,中间9个刚柔量比的后个数也为柔性。引力和质量在各段中也都是同一个数。从后往前看,引力数大就是柔性的质量数大,引力数小就是柔性的质量数小,所以二者成正比。距离近者引力大,也是质量大;距离远者引力小,也是质量小,所以二者成反比。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内部近,外部远,可见宇宙收缩是从内部拉动的。引力数(也即是质量数)也是有限的,表明宇宙也有限,宇宙收缩最终是要停止的。“宇宙无限小”之论也不能成立。它只能收缩为一个看不见的微点,它不会收缩为实际上的无。这个微点内没有空间,是极度紧密的,物质存在是混沌状态。
上述两个定律主要描述宇宙的后段,即先慢缩,后快缩,最后再慢缩阶段,总称为收缩阶段。是宇宙的圆形阶段。按科学象数,主要存在于终端奇点和刚柔4:6—3:7—2:8—1:9这四段之中。这四段的刚性数是4+3+2+1=10,柔性数是6+7+8+9=30,二者之比是10:30=1:3,换数之后是3:7。柔性量大,所以整个宇宙是逐渐收缩的。在刚柔2:8的“回光返照”期以前诸段是慢收缩,或者说是宇宙不愿收缩,而又不能不收缩,不得已而进行形态调整。同回光返照现象一样充满着宇宙不甘心死亡的哲理含意。回光返照是外胀内缩,含有方形阶段的特征。但到刚柔1:9时就进行快收缩,到终端柔性之(1)时,因为没有斥力存在,就急速收缩。而到接近终端奇点内部空间近乎零时就又慢了下来。它的整个过程是慢—快—慢。与宇宙爆炸时的规律相同。像机器一样,初发动是慢转,以后是快转,而要让它停止转动时就又慢了下来。
总之,宇宙万物全息,宇宙中的斥力、引力、能量、质量在相互关系上各有量比,但总量都是相等的。宇宙中一切星体和星系的演化都遵守这个总规律。但是牛顿创建万有引力定律时,并没有发现科学象数,并不知道这种规律,他仅是对具体星系进行抽象描述而已,并不是描述整个宇宙。然而它仍有实用价值。而我们现在用科学象数解析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时,应当给予定位和修补,名曰万有实际上并不是万有的。我们前边所谓万有斥力定律也是这样。
还要补述一点,为了便于理解,对宇宙演化我们用了顺向推导和逆向推导两种方法,但并不表明宇宙演化在时间上是可以反转的。宇宙空间形式有外胀内缩,是双向运动,在迫不得已时才进行横向运动。而时间形式就只能象射出去的箭一样永不回头,是单向运动。
下边对照宇宙演化模型图象,说说庞加莱猜想和我们的猜想。
一、庞加莱猜想:如果一个封闭空间中所有封闭曲线都能收缩为一点,那么这个空间就一定是三维圆球。(《参考消息》2006年12月23日转美国《科学周刑》2006年12月21日文章小资料《何为庞加莱猜想》)所谓三维圆球指的应是我们按科学象数推导出的6个圆形空间,这个空间外观基本上是由曲线构成的,所以是三维圆球,到终端收缩为一点。我们的推导与庞加莱猜想一致,二者是可以互证的。但比庞加莱猜想具体。百年来世界许多数学家为证明庞加莱猜想都耗费了毕生精力,但至今还没有准确证明。而我们的推导证明只需很短时间就解决了,这就是科学象数的功力。(以后是我们的猜想)
二、如果一个空间是三维圆球,那么它的前段就一定是三维方体,包括钝方和锐方两种形体。按宇宙方圆二段推导就是这样。圆体外观由曲线构成,无凸角。方体外观由直线构成,有凸角。圆体是直线(即直径)在内,曲线在外。方体是曲线在内,直线在外。(下边按方二圆六共八段再加上两个奇点具体推导)
三、如果一个空间是三维方体,那么它的前段就一定是一个只有直线而没有曲线的三维毛状体。它是本宇宙初端奇点爆炸时基本粒子超高速直线外射的形态。外观象似节日燃放的白色焰火球。
四、如果一个空间是只有直线而没有曲线的三维毛状体,那么它的前段就一定是一个只有曲线而没直线的紧缩无维的圆点。它是前宇宙的终端奇点基本粒子低速曲线内缩的形态。外观象似一个极小而看不见的黑色钻石球。
五、如果一个空间是只有曲线而没有直线的紧缩无维的圆点,那么它的前段就一定是一个外有曲线内有直线构成的很小的灰色圆球。发射幽暗的光。它是宇宙圆形阶段的未期,与宇宙终端不发光的奇点靠近。
六、如果一个空间是外有曲线内有直线构成的很小的圆球,那么它的前段就一定是一个外有直线内有曲线构成的外胀内缩的形体。它是宇宙演化的“回光返照”期,体表重现方形阶段外方内圆的特征。
七、在圆形阶段中,如果一个空间是外有直线内有曲线构成的外胀内缩的形体,那么它的前段就一定是一个扁圆体。扁圆体高速自转,外部的离心力大,内部的向心力大,才造成了类似于方体的外胀内缩。
八、如果一个空间是扁圆体,那么它的前段就一定是一个椭圆体。椭圆体自转,赤道附近物质外胀,两极附近物质内缩,才形成扁圆体。
九、如果一个空间是椭圆体,那么它的前段就一定是一个浑圆体。椭圆体不会独立形成,它只能是浑圆体的自转,才形成赤道附近的物质外胀和两极附近的物质内缩,椭圆体才会出现。
十、如果一个空间是浑圆体,那么它的前段就一定是一个曲圆体。宇宙从曲圆体开始自转,使凸起部分内缩,凹陷部分外胀,凸凹调整,才形成浑圆体。
十一、如果一个空间是曲圆体,那么它的前段就一定是一个钝方体。钝方体的体表有直线构成,体表的凸角大于90度。以后体表的线条由直变曲,体由方转圆,才形成曲圆体。
十二、如果一个空间是钝方体,那么它的前段就一定是一个锐方体。锐方体的体表有直线构成,体表的凸角小于90度。与宇宙爆炸时的直线态靠近。
十三、如果圆体的刚柔结构量度由内而外是1:3.1416,那么方体的刚柔结构量度由外而内就是3.1416:1。这是宇宙圆方两种形体的基本结构量度。再加上混沌数,共4.6692。这正是宇宙常数。刚柔量度换位就决定了宇宙由方转圆。
十四、如果圆体和方体都有内外的刚柔结构量度,那么圆体和方体就一定都有内外的刚柔套层结构。圆体的套层结构是内直外曲,性能是内刚外柔。方体的套层结构是外直内曲,性能量外刚内柔。这都是宇宙的常态结构。
十五、上述是逆向推导,下边用性能结构规律进行顺向推导。如果一个空间是纯刚性的绝对有序状态,那么它的后段就一定是有序与无序共存,构成有无对立,最后进入纯柔性的绝对无序状态。前者是宇宙的初端奇点,后者是宇宙的先方后圆二段,最后是宇宙的终端奇点,构成宇宙的整个周期。
十六、用色彩进行顺向推导。如果宇宙的初端是一个毛状的白色光团,那么它以下的色彩由前往后依次应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灰8色,与宇宙的8种形体顺次对应,到终端变成一个黑色无毛的圆点。按光的波度大小排序就是这样。大爆炸宇宙学称终端奇点为“黑洞”,那么它的初端奇点就一定是白色的。构成黑白对极。
古人对宇宙演化有简单的公理性思辨,缺少科学性论证。爱因斯坦和霍金等许多科学家有数学推导和物理证明,但都缺少东方综合性的哲学思维,都缺少古代圣贤对数理和哲理的原始假定,更缺少科学象数的有序规范,其结论都是不完善的,不尽合度恶劣理的。而我们用古代圣贤对数理与哲理的原始假定而创建的宇宙科学象数推导,数理与哲理俱全,自认为是完善的、合理的。前者的结论象似菜肴随意摆放的西餐拼盘,互不联系。而我们的结论则象似体脑完备灵慧的宇宙神童,有机统一。尊敬的读者们,你们看是也不是?
(说明:本文是我们《天地圆方纲鉴——人类生存学》一书修改稿宇宙论中的一篇。关于宇宙方圆8种形体的推论,原在《宇宙科学象数发衍与解析》一文中,欲要深刻理解,还需具体讲述)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斌震.. 下一篇中国教育误区的几点看法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