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花4000万重新装修办公楼,没想到装到一半,施工方却发现大楼主体出现倾斜,不得不停工。现在,这栋大楼成了半拉子工程。(《江南时报》6月27日)
据报道,三亚市中院办公楼建于1996年,主楼共12层,落成初期,在其所在的金鸡岭路鹤立鸡群。后来,随着三亚城市建设不断推进,一度风光的中院办公楼被淹没在了更为漂亮的建筑群中。2009年下半年,三亚中院启动了装修改造计划……这个旨在通过内外装修一番改变大楼形象的装修工程,原本的预算是1832.5万元,但随着装修计划的一再变更,预算逐步增加到了最终的4000多万元。三亚中院花费四千万重装机关大楼有点奢侈,可恨的是钱花了,而这栋楼却残了,实在令人想不通:三亚中院办公楼原本可以继续使用,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重新装修?为什么三亚中院的重新装修工程,在花钱时能够一路绿灯?
的确,4000万,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将这样一笔资金花在民生工程上,本就无可非议,可偏偏是将这样一笔资金花在一座办公大楼的装修改造上,未免让人心存疑惑。当然,对于提出掏钱改造方的三亚中院自有其实施的理由:大楼的外观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审美要求,改造既是为了提升政府形象,也是为了相关人员的办公更有面子。说句实在话,现在某些地方的领导早已养成了大笔花钱;一拍脑袋就做决定的习惯。许多工程项目缺乏严格的审查、审批制度,尤其是对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对涉及该工程项目的决策者、论证者以及审批机关通常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出了问题,没有人来担责,大不了花点钱推倒重来,这岂不是一种乱折腾、乱花钱的行为吗?
任何一件东西,时间看久了,难免会出现视觉上的疲劳,仅仅因为这短暂的视觉疲劳,就“不怕费事”;就“大兴土木”;就大把地花钱,这显然与国家提倡的节约型政府是相悖的。懂得改善民生,该比什么标志性建筑都重要。按道理说,三亚中院作为国家机关,理应了解国家的政策、中央的精神;理应知道一分一厘的来之不易,要好好地珍惜;理应与市民贴的最近,了解的也最深,哪些地方的民生工程需要改善,哪些地方的公共设施亟待去解决。显而易见,还有许多政府部门并没有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民生领域,用在为百姓谋福祉得实惠上,因为钱不是自己挣的不知心疼,所以浪费再多也理所当然。如此装修改造工程,其实在为政府部门撑了“面子”的同时,却也伤了民心的“里子”。
总而言之,耗资四千万“重装”机关大楼不是个案,从全国来看,它也不是一枝独秀,花钱买豪华的现象应比比皆是,败家子可谓一个赛过一个。如何刹住这股“竞豪奢”之风?这是个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估计须纪检、审计等部门联合“亮剑“,而不是玩你好我好的“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