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腐败已经是社会公认的“一号公敌”。“透明国际”12月初发布的2012年度“清廉指数”中,在受统计的176个国家中,俄罗斯位居第133名,仍属于高腐败国家行列。
但现在,有这样“生活习惯”的俄罗斯的官员们心里开始打鼓了。12月4日,普京批准了一项关于俄政府官员申报财产收入的法律修正案。而这只是目前俄罗斯大规模密集反腐行动中的一个环节。最近一个月,俄联邦和地方的多名官员因腐败丑闻被逮捕或解职,一股针对高层官员的“反腐旋风”在这个冬天在俄罗斯上空刮起。专家认为,普京借此表明他将打击高层腐败,以稳定社会与精英阶层。
数位高层官员接连落马
最新被俄罗斯“反腐旋风”刮倒的联邦级人物是前农业部长斯克伦尼克。俄罗斯电视1台11月底播出调查纪录片称,她在担任俄农业租赁股份公司总经理期间,该公司因债务延期使国家联邦预算蒙受390亿卢布(约合78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俄罗斯农业租赁公司是从事农业设备采购与租赁的国有股份公司,斯克伦尼克在就任农业部长之前曾担任该公司总经理职务长达八年。影片称,该公司曾以高于原价40%的价格采购一批设备。
虽然有媒体猜测,斯克伦尼克卷入腐败丑闻是因为她与普京的亲信不合。但也有媒体认为,斯克伦尼克是俄罗斯政坛最近一个月刮起的“反腐旋风”的延续。
自11月初以来,俄罗斯国防部、地区发展部、远东地区、航天署都有多名中级以上官员被解职。国防部下属两家军队后勤保障公司11月上旬被查出涉嫌侵占国家资产高达67亿卢布(约合13.4亿元人民币),原部长谢尔久科夫和两名副部长、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马卡罗夫先后被总统普京解职。
俄罗斯内务部11月中旬披露,在9月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时,大量联邦预算拨款被贪污或被违法使用。随后,地区发展部副部长帕诺夫被逮捕,峰会相关设施建设的主要负责人、滨海边疆区城市建设局局长亚库申被解职。
俄罗斯航天署下属公司也曝出腐败丑闻。俄罗斯空间系统公司被查出涉嫌非法挪用高达65亿卢布(约合13亿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总经理乌尔利奇奇11月中旬被解职。这家航天署下属公司负责俄罗斯版GP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
这其中最撼动俄罗斯政坛的还是原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的落马。虽然各路人士对其倒台的真正原因进行不同解读,但仍有不少专家认为,此举可以被视为当局试图严惩腐败的一个信号,因为谢尔久科夫实际上是俄罗斯20年来第一位因腐败而丢官的部长。
领导人坚定推行反腐
近年来,腐败在俄罗斯已经成为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数额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参与腐败的官员级别越来越高。腐败牵涉到的不仅仅是几个官员,而是成体系的腐败和渎职,这对于现有的政权体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伤害。为此,俄高层努力寻找治理腐败的方法。
官员财产申报正是俄高层推行反腐败的突破口之一。2008年通过的《反腐败法》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自2010年起,公职人员及其家庭成员需申报薪水收入、房产和银行存款。这些信息需在相应的政府部门网站上公布,并在媒体上公开。
这项制度已实施近三年,多数民众认为有助于反腐败。而就在最近,官员又被加上了新的“紧箍咒”——普京在2012年12月4日批准两项有关监督官员支出的法案:自明年起,俄公职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在购买房产、土地、交通工具、有价证券、股份时,如果支出数额超过家庭最近三年收入总和,则必须申报并说明资金来源。
如果公职人员无法出具使用合法收入进行大额支出的证据,那么检察院将通过法院没收所购资产;当事者本人被视为进行违法活动,追究刑事责任。隐瞒申报或拒不申报的公职人员将被解职。法案将于明年1月1日起生效,但是从今年1月起的交易也将被检查。
观察人士认为,俄罗斯近期发起的大规模反腐败行动受到总统普京的肯定,甚至是由他本人发起的,因为俄罗斯的腐败问题已经开始威胁到现政权的稳定和普京本人的支持率。
12月10日,总统普京也公开指出,近来在俄展开的反腐斗争“不是在搞运动,而是一项长期政策”,“我们的目标是铲除腐败。我们既要在国防部等高层官员中反腐败,也不要忘记百姓身边、街头巷尾的腐败官员。”
罗塞夫
巴西:让高官不再有“免罪符”
本月初,“透明国际”公布了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巴西在176个国家中排在第69位,相比2011年提升了4个名次,和2010年的第78名比提升了9个名次。
巴西清廉指数排名的变化与该国政府一系列的反腐行动不无关系。自巴西首位女总统迪尔玛·罗塞夫2011年1月就职以来,先后采取各种方式惩治腐败,比如制定反洗钱法案、禁止有犯罪记录的候选人竞选政府职位、出台新“自由信息法案”等。
而今年11月,巴西迄今为止最大的腐败案“月费案”的宣判可以说是巴西反腐行动的重大转折点,让巴西民众看到了巴西政府和司法部门出重拳打击腐败的决心。
问题就出在“司法豁免”上
11月12日晚,巴西最高法院审判庭内灯火通明、紧张肃穆,法庭正在就“月费案”进行部分宣判。
曾在政坛上名噪一时的前总统府民事办公厅主任迪尔塞乌、执政党劳工党前主席热诺伊诺和瓦莱里奥站在被告席上,当听到被判处10年、8年和6年不等徒刑后,他们的面色变得灰白,万万没有想到会获如此重罪。在没有死刑、最高刑罚为监禁25年的巴西,这一裁决可谓是相当严厉的。
7年前,一名国会议员站出来揭发,称劳工党政府向他行贿,以此协助政府法案在议会中获得通过。随之进行的详细调查,使一个数额巨大、涉案人众多的政治腐败大案逐渐浮出了水面。
最高法院于2007年受理该案,但直到5年多以后才开庭审理。共有38名涉案人员受审,其中包括前政府内阁部长、执政党高官、国会议员、银行家、企业家等,被指控的罪名有腐败、共谋、挪用公款、洗钱和滥用公共基金等。此案是巴西在1985年结束军人统治之后,开庭审理的最大案件之一,当地媒体以“世纪审判”形容该案。
但在今年8月份开审之后,几乎无人抱有多大希望。
因为,在一个精英治国的国度里,法律对精英阶层的保护、甚至偏袒,也成为贪腐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巴西媒体称,对富人和当权者真正的惩罚少之又少,政治领域一直被贴有司法豁免的标签。甚至已形成一种“潜规则”,即官员涉嫌贪腐,只要辞职即可了事,国会议员则可以以豁免权相抗衡。
一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劳工党议员、前国会众议院议长库尼亚,虽然身为“月费案”要犯之一,并被指控犯有受贿和监守自盗罪,但他仍然不把它当回事,还是接受了所在政党的提名,参加于10月7日举行的圣保罗郊区奥萨斯科市举行的竞选。
让“世纪审判”实至名归
现存的政治制度使政府无法做到坚决反腐。出任议员或政府部长的政客,往往在总统选举中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们在竞选时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本,上台后一有机会就想把本钱捞回。而作为总统,又不敢对手下的贪腐下手太重。如果反腐过分认真,就会得罪政治盟友,执政联盟就会分崩离析,总统的地位将会受到动摇。
在这个时候,司法反腐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意义特殊。巴西《这就是》新闻周刊评论说,从“月费案”获得的一个启示,就是在政治利益纠缠不清的时候,超脱的司法系统可为打击和预防腐败做出突出贡献。在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问题上,法官勇敢地站了出来,为捍卫道德与民主而战。
通过此次“月费案”的判决,司法部门在社会中的威信大大提高,同时也进一步增进了它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政府在审理过程中没有进行干预,反而在司法当局换届时,总统提名在审判中以量刑严厉著称的黑人大法官若阿金·巴尔博萨担任新一届最高法院院长。由此可见,在这场反腐风暴中,政府与司法部门配合默契,并且获得了“双赢”。
宣判次日,巴西各新闻媒体一片欢腾,它们高呼“‘世纪审判’实至名归”、“巴西人终于看到腐败高官被定罪”,并且纷纷评价说,“游戏规则有了改变”“高官不再有豁免权”,“司法反腐,为巴西燃起希望之灯”。
该国最大报纸《圣保罗报》在社论中指出,对于这个被巴西总检察长古热尔称为“巴西最大胆、最骇人听闻的腐败案件”,此次审判可谓是“历史的审判”,对于国家政治和反腐意义深远,是巴西政治健康化的一个表示。“至此,精英们不再拥有‘免罪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