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周汝昌绝笔“只为中华一雪芹”
来源: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于一爽 【 】  2012-06-06
    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凌晨1点59分于家中去世,终年95岁。著名红学家、周汝昌传作者梁归智在接受凤凰网文化独家对话时说:周先生忘了儿女的生日也会记得曹雪芹的生日,真是痴人,以下为对话实录:

    听到周汝昌先生去世消息的情况

    也就前几天,我儿子在北京吗,我在辽宁,我让我儿子去看了周先生,当时就在输液,觉得不太好,但是也没想到这么快,后来前天,突然接到好多电话短信,跟我求证,我又问了她女儿,证实是真的。我跟周先生本人也有1、2年没见了。后来我就让我儿子送了一个花圈。挽联上写着:傲视也因同气味,看来唯有我知音。也是《红楼梦》里的一回。因为去年我写的周汝昌传记再版的时候,刘再复就写到,周汝昌是中国第一文学天才的旷世知音。这个第一文学天才自然就是指曹雪芹。

    与周汝昌先生初识

    1980年,我写了篇文章《史湘云嫁贾宝玉说》,当时也不知道红学界的其他人,就寄给了周汝昌先生,开始还弄错地儿了,以为他在社科院,后来被社科院退回来,寄到艺术研究院,很快。差不多三四天老先生就给我回信了,主要是鼓励,我当时还在念研究生,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后来我就写的越来越多,慢慢就集成了一本书《红楼梦探佚》,周先生给那本书写了序,也是第一次提出探佚的角度研究红楼。这俩字的意思就是寻找红楼梦文本里丢失的东西,80年代的《红楼梦》电视剧基本就是按这个书里写的拍的,不过那会儿也没什么版权意识,现在红学界挺多人也会化名给这些电视剧写东西赚钱,那会儿完全不懂。

    红学研究的脉络以及周先生遵循

    还算是师从胡适俞平伯吧。当时20年代。胡写了几万字,俞写了十几万字,都比较少,后来40年代,周汝昌老先生给继承发扬,写了一本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可以说是这一派的集大成者。但是一直到52年才出版。胡适俞平伯的这些研究还是比较简单的,仅仅是自觉而已。在他们二位之前之前都是索引派,就是把小说情节和历史人物对号,比如说贾宝玉是纳兰性德啊等等,胡适俞平伯就是考证派,主要从历史档案中找线索,人物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传,所以这也可以叫自传派,可以说他们开启了新红学这块儿。后来50年代,1954年有个批判运动。觉得这派强调唯心,就开始压抑,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毛泽东思想开始取代胡适思想,因为49年之前,胡适是很有社会影响力,尤其在知识分子中间。等于从50年代一直到改革开放,红学的主流思想都是以李希凡为代表的革命的红学,要从红楼梦里找马克思主意的进步性等等。80年代之后好点儿,开始讲究百家齐放百花争鸣,等于又开始为胡适俞平伯平凡,但是现在,包括艺术研究院内部,对胡适俞平伯这套还是比较不认同,自然也就不太认同周汝昌这边儿。

    周汝昌先生为何是中华文化的损失

    因为像周汝昌这么全才的,文史哲全懂,文采风流,能把论证逻辑分析感悟人生体全部融为一体的,我不敢说以后一定没有了,但是短期内够呛。你听周先生出版过的红学研究的书名,叫什么什么赏会,这些都是很基于中华文化本位的。周先生伟大在于,他还不仅仅是观点怎么怎么样,主要是他的人格,治学方式,文化精神,周先生也算是清末民初的,念私塾,那会儿的社会内部环境、外部环境都和现在非常不一样。

    周先生的主要研究方向

    周先生认为,红楼梦研究的话,主要四大分支。一个是曹学,主要是研究曹雪芹本人。一个是脂学。主要是以脂砚斋为首的曹雪芹亲友的一些文字。一个是版本学,就是考证红楼梦的各种版本。还有就是探佚,主要是探讨丢掉的80回之后内容,比如根据前80回的伏线判定史湘云为全书第一女主角等等。所以很多人也就误解周汝昌先生,说你不研究红楼梦的死刑案艺术,光弄这些门派有什么必要啊,但是他们就没理解,这些研究门派弄清了,那你思想艺术性自然就出来了。很多人觉得周先生这个是不是有什么个人的私欲在里面,我倒是觉得不会,他本人挺书呆子的。

    红学研究

    一方面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吧。用当前社会现象和红楼梦对比。有一种比较通俗的红学大受欢迎,比如什么王熙凤是中国古代第一女强人啊。贾宝玉的小资性。平儿是怎么当二奶的等等,这个也没什么好也没什么不好,有一定的合理性,以王蒙为代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红楼梦,因为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趋向高雅文化。所以我觉得王蒙可以叫【乖人】这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说探春,就是受欢迎的意思吧。

    另外还有就是刘心武的研究,我管刘心武叫秦人,因为她主要研究秦可卿,那相信的人喜欢的人就认为这个研究是真的有价值的,那反之不相信不喜欢的就认为这跟我没关。刘心武也有点儿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反正就是一猛子扎秦可卿研究里头去了,还上了百家讲坛。

    还有就是刘再复,她主要是从学理意义研究,认为红楼梦提供了比较正面的价值观。批判三国演义水浒传什么的,认为里面阴谋诡计没有普适性。如果当年不是批林批孔,二是批批三国水浒之类的,那中国的国民性是不是会进化的更好一点儿也未可知。比如贾宝玉的平等博爱自由等等,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更大。所以我管刘再复叫畸人。局外人,边缘人,全是看上去有点儿逆反的先进的思想。

    最后就是周先生,我管他叫痴人。那他对这个真是如醉如痴,我就跟你说一个小事儿,他儿女有时候会抱怨,说问问我爸知道我们生日吗,那肯定不知道,但是周汝昌自己考证过曹雪芹的生日是阴历芒种4月26日。每年,都在家里给曹雪芹过生日。给排位上香什么的。

    为何终其一生研究一本别人的著作

    恩,我觉得这首先还是红楼梦这本书本身决定的吧。几千年也就这么一本。不光光是一本小说,可以说包罗万象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园林绘画等等。这也就是我之所以说周先生是中华文化学家的原因。另外,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一个主流观点客观现实。就是真正红学研究深入人心的还是周汝昌的一系列东西,这个不是你一两个内部期刊能否认的。可以说,他的历史使命基本是完成了,也做了太多,不过你要说具体的还有什么事儿没做,那可就太多了,去世前一天,他还躺床上给儿子口述了一首七言绝句。周先生的公子周建临告诉我:周先生在去世的前一天,也就是壬辰闰四月初十日,还在病榻上“心痛中赋诗”一首:

    九五光阴九五春,荣光焕彩玉灵魂。

    寻真考证红楼梦,只为中华一雪芹。

    给周汝昌先生写自传的始末

    主要是他家人也觉得老先生年纪越来越大了,后来出版社也觉得有意思就一拍即合,当时找了好几个人,最后等于定了我了。老先生自己有很多书信,再加上一些采访,基本是一个汇编性质的把。

    关于红学门派之争

    现在还是比较淡化了,这些人年龄也越来越大了,不过要说完全以后就没有了也不可能。最近那事儿不挺热闹嘛,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再弄红楼文化。考证曹雪芹祖籍。最早是河北丰润说。后来欲说辽宁铁岭,也有说是辽阳。后来又出现了南昌进贤,南京,北京啊之类的,当然肯定也有当地官员强加给学术圈的一些压力,因为如果考证出来作为旅游资源的话,拿这个利润很难讲。不过这样也不错,让这些退休专家有点儿事干,有些财政拨款,没事儿就坐飞机满处考察去。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息县观音堂的像 下一篇公转私的非常思考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