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纪念与缅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来源: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曹娜娜 【 】  2012-09-18
 
    张寒晖(1902~1946),河北定县人。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1935年去西安,在东北军中宣传抗日。1937年再度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国民大生产》、《去当兵》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1937年除夕,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再次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上个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指示,将《松花江上》编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这首歌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为结构,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唤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
 
    张寒晖的音乐创作以歌曲为主,共写有歌曲五十馀首及几个配合革命斗争的秧歌剧。他的作品,绝大多数由自己作词作曲,其代表作有《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还有他用陇东民歌曲调又创作了著名的《军民大生产》,这首久唱不衰歌曲后来也被收入到大型革命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有谁会想到为中国人民写出了许多首优秀歌曲的张寒晖,始终没有专门学过音乐,也没有专门从事过音乐创作。他是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而创作,为了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而创作的。他虽然早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松花江上》和《边区十唱》等优秀歌曲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生活中。
 
    为缅怀他的事迹,2002年,在纪念他百年诞辰之际,西安人民在他曾战斗过的地方——陕西师大附中校园里,为他树立了一座雕像。
 
附录: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作者: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要调动全球的力量,完成人类文明.. 下一篇张隆溪教授:深谙东西方文化的脉搏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