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湘江才女陶斯咏及她的恋情
来源:大地网——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责编曹娜娜 【 】  2012-10-12
    湘江才女冠江南
     陶毅,女,汉族,字斯咏,湖南湘潭人(当时举家迁至长沙),是个富商家的小姐,大家闺秀,著名的才女,周南女中师范科的毕业生,时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美称,二十年代初也是长沙学界的风云人物,湖南学生联合会与湖南各界联合会中,是副会长,毛泽东才只是理事而已。据萧子升、易礼容等人的回忆,均称陶为长沙著名的美女,个子很高,才华横溢,但性格很强。诗人邢海珍说:“湘江才女冠江南”。
     在周南女校,向警予、陶毅和蔡畅被称为“周南三杰”。毕业后,向警予回家乡溆浦办学,但她经常与周南女校保持密切联系。她有事来长沙时,即住已在周南女校任女生舍监的陶毅处。1918年9月,蔡畅去信邀向警予来长沙组织女子留法勤工俭学,向警予欣然答应,旋即离开溆浦来到了长沙。不久,她与陶毅一道加入了新民学会,成为该会最早一批女会员。
 
    与毛泽东的恋情
  在新民学会的活动中,毛泽东英姿焕发的风采和办事细心果断的气质,为一批女教员所钦佩。其中,同为湘潭的同乡,陶毅更是对他倾慕不已。二人曾陷入疯狂的爱情之中,后因政见不同分手。
  1921年“一大”结束后,代表们每人领到五十银元做回乡的川资。毛于是去游览了杭州、南京,与他迁居南京的女友陶斯咏重叙旧情。
  毛泽东早期,对陶斯咏这段恋情是很珍视的,有许多人相关的回忆都证明了这一点。有传闻说,那首《贺新郎·别友》就是1922年写给陶斯咏的情词——不过,一般公认《贺新郎·别友》是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情词——当时他已与杨开慧结婚一年多,为此杨还与他闹过一场大矛盾,但估计毛陶这次的旧情复燃并未真的变成行动,因为杨后来留有文字,说她与毛“消除了误会”,既然当事人都自称是误会,想必没有真的越轨行为吧。
  她断续有过恋情,后来终生未再恋爱,也未结婚,大概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吧。清秀、高挑的古典美女。多情中带有含蓄与拘谨,表面活泼而内心柔弱,充满幻想却缺乏勇气。1919年至1920年在长沙办“文化书店”。陶后来致力于女性教育,在上海、南京、长沙等地办女学,培养了丁玲等一批女弟子出来,她于1932年初病逝于长沙,终年37岁。
 
    关于陶斯咏的记载
  陶毅,字斯咏,女,一八九六年生,湘潭人。她于一九一六年考入朱剑凡先生创办的周南女子中学师范二班,与著名的女革命家向警予同窗。
  那时,陶斯咏和向警予一样,是一位思想十分开放激进的女性,也是新民学会中的一员出色的女将,被称为“周南三杰”之一,与毛泽东过从甚密。毛氏创办文化书社时,她是三个拿出十块银元的资助者中的一个(易礼容只拿了一块银元)。在新民学会初期的多次讨论中,她是主张“教育救国”的。后来,她也支持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口号。文化书社成立后,他们在一九二一年元旦有一次难忘的集会,她和毛泽东等一班志同道合的人,冒着漫天风雪,在周南的院子里摄影留念。这张珍贵的照片,如今还陈列在长沙市周南中学。在一九一八和一九一九年毛两次离开长沙的时间,毛给陶写过一些信,现在能查到的就有五件(内容当然只是片断)。向警予赴法勤工俭学后,也给陶斯咏写过信,劝她力促北大开女禁,到那里去深造。但陶其时已经在周南留校任教,只在一九二一年去南京金陵女大进修过一次。毛泽东在上海参加“一大”后返长途中,还曾经专程到南京停留,探望斯咏,情谊之深可见。此后,毛泽东走上了专职革命家的道路,而陶斯咏则仍回周南任教,两人从此便聚少离多。
  陶氏后来一直在周南教书。当时同样是文化书社重要成员的彭璜,疯狂地追求过她,而她却拒绝了彭,终身未婚,不幸于一九三一年早逝。大概由于她始终是个“教书匠”,故留下的资料不多。
  陶毅,1896年出生,曾是周南女校的高才生,毕业后留校工作。她是一位新型女性,思想激进,主张教育救国,并且家境富有,在新民学会的活动中,她十分倾慕毛泽东,常常有意地接近毛泽东,并且开始追求他,于是,密切的交往使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
  毛泽东与陶毅不仅同为湘潭人,而且志向也相同,但是家境却相距十分悬殊。陶家是湘潭一带有名的富户,陶毅与毛泽东的交往立即遭到了父兄的强烈反对。结果,由于女方家庭的反对,毛泽东和陶毅初萌的爱慕关系很快便戛然中止,没有持续下去。毛陶分手后,友情仍存。1920年7月,毛泽东创造文化书社,陶毅是主要投资人之一;同年10月毛泽东建议由湖南革命政府召集湖南人民宪法会议制定湖南宪法,陶毅是附议人之一。毛泽东发起驱张运动,也多次与陶毅、易礼容等通信。毛陶分手后,湖南省学生联合会主席彭璜曾热烈追求陶毅,但遭拒绝。陶毅终生未嫁,后来去了上海,在那里从事教育工作。1931年底去世,年仅35岁。
 
    毛泽东写给初恋情人陶毅的词
                               《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虚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宵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恁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是什么? 下一篇1938年,蒋介石选择的抗战大后方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