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箕子和许穆夫人是架构华夏文化最初两人
来源: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责编秦铭 【 】  2012-12-27

    一直以来,许多朋友对我到中科院去做什么提出疑问。有一个称我为老师的青年朋友甚至三次和思文通话强调我一定是去了“社科院”,而非“中科院”。言下之意认为思文还没有将两者的巨大不同或曰本质上的不同区别开来。

    当然,实际上我是在中科院工作,还在两个部门之间跑来跑去。我的工作就是架构(复原)一个华夏文化的模式。我办公所在就称“模式楼”。

    我要将华夏文化的模式先用文字和平面图形架构起来,然后,科研部门用最为先进的手段“CG”出来,达到“三维”、“4K”的水平,并且能够展示,是那种使人身临其境的展示,在形式上看有些是“放映”的感觉,实则不然,不是单纯的观看,而是能够走进、体验和参与其中。本质上和放映是不同的——我虽然在中科院,技术问题我并说不清楚。

    我首先完成是华夏历史文化人物图谱中的文字部分,选择出来680人进入这个图谱,其中又有98个人是重点制作的“动作和环境”皆可体验的。

    那么,华夏历史文化人物最早的两个人是什么人?说起来还都是大家不太熟悉的人,一个是箕子;另一个是许穆夫人。

    文化史是从文字史开始的。

    人物是从有署名作品开始的,《尚书洪范》篇署名箕子;《诗经》中的《竹竿》、《泉水》、和《载驰》署名许穆夫人。

     华夏文明的产生很早,至少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华夏历史文化的产生是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的,一般认为是从商朝开始,是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标志的。

     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已经记载了当时发生的事件,而且有了作者,即所谓的“贞人”。 人们在已经出土的甲骨文中发现了128位贞人的名字,他们存在于200多年间。由贞人撰写的卜辞是王室占卜的文字,所记载的内容是有局限的,格式是程式化的,又多是问句和事后的应验。一条完整的甲骨卜辞则大抵由前辞、问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组成。这也是殷人在执行占卜前后,契刻卜辞时所遵循的一套完整的文法。前辞也称叙辞、述辞,指卜辞的占卜。无疑这已经是系统的华夏文化的发轫了。甲骨文多半被读解了,那里还埋藏着孕育中国文脉的神秘因子。一个横贯几千年的文化行程就在那里启航,但是,尽管这些贞人留有姓名,还是没有辨认出有独立风格的代表人物,所以,我们对商代的文化没有人物留有深深的遗憾。

     而经过多方的协商判定,箕子和许穆夫人成为了华夏文化的最初两个人。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谁的建议使蒋介石选台湾作为败退.. 下一篇生物更新与灭绝事件于地球的历史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