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背景综述(一)
来源:大地网——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责编李尚锟 【 】  2013-05-15

1、阿拉伯国家联盟


(League of Arab States—LAS)

  【成立日期】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正式成立。
  【宗旨】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阿拉伯国家的整体利益,推动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国籍、护照、签证、司法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成员国相互尊重国家政治制度,彼此之间的争端不得诉诸武力解决,成员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和协定对其它国无约束力。
  【成员】目前阿盟成员为22个: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2011年11月16日,阿盟正式中止叙利亚成员国资格,并于11月27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外长会议后宣布对叙实施经济制裁。
  【主要负责人】秘书长纳比勒•阿拉比(Nabil al-Arabi),埃及人,2011年7月3日正式就任,任期5年。
  【总部】阿盟宪章规定,阿盟总部的永久地址为埃及首都开罗。网址:www.lasportal.net
【组织机构】(1)首脑级理事会。(2)部长级(外长)理事会。(3)专项部长理事会。(4)联合防御理事会。(5)经社理事会。(6)秘书处。
【同中国的关系】中国同阿盟于1956年建立联系。近十几年来,双方关系日益密切,交往不断增多,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协调和相互支持。
    1993年5月,阿盟秘书长马吉德正式访华。8月,阿盟在北京设立办事处。1996年5月,江泽民主席在访问埃及期间会见了马吉德秘书长。1999年1月,唐家璇外长在开罗阿盟总部与马吉德秘书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关于建立政治磋商机制的谅解备忘录》。9月,马吉德秘书长首次提出了建立中阿论坛的设想。2002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问埃及时在阿盟总部会见穆萨秘书长,双方就“中阿合作论坛”、中东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2004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问阿盟总部,会见穆萨秘书长及22个阿盟成员国代表,双方共同宣布“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同年9月,李肇星外长出席在开罗召开的“中阿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中阿合作论坛”正式启动。阿盟与中国关系进一步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并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共同举办了一系列中阿对话与合作活动。2005年,中国任命驻埃及大使兼任驻阿盟代表。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期间访问了开罗阿盟总部,会见了穆萨秘书长,并发表了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演讲。2010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会见了前来参加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穆萨, 会议签署并发表了《天津宣言》,宣布在论坛框架下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2011年10月,阿盟秘书长顾问哈立德访华。2012年5月,阿盟秘书长阿拉比正式访华,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予以会见。
    近年来,阿盟首脑会议和外长理事会连续作出对华关系决议,呼吁阿盟成员国积极发展同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关系。

2、中阿文明古代的交融和互动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拥有辉煌灿烂的文明。中阿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两个文明之间的交融和互动构建了伟大的丝绸之路,为人类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早在2100多年前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友好使者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曾到达过阿拉伯地区。中国的大航海家郑和也曾7次下西洋,3次到达阿拉伯湾,为推动中阿的文化和贸易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元朝时期,著名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盛赞“中国人是各民族中手艺最高明,最富有艺术才华的人民”。时至今日,开凿于3世纪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和广州的阿曼苏哈尔号纪念碑成为当年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长期的友好交往使得中国与阿拉伯这两大灿烂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也为中阿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阿文化交流现状
    随着中阿双边政治、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文化领域内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同所有的阿拉伯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并在这些协定的框架内,签署了一系列的文化合作执行计划。双边文化高层互访不断,为中阿官方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中国文化部派出的文化交流团体足迹遍及埃及、阿尔及利亚、叙利亚、科威特、沙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等国。中国政府在重视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同时,非常重视将阿拉伯国家的传统文化和悠久文明介绍给中国的观众,增进中阿人民间的交流和了解。阿拉伯艺术节、“埃及文化周”“叙利亚文化周”等活动的开展为中国人民了解阿拉伯艺术和文明起到了媒介作用。通过互办文化活动,中阿双边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及中阿人民的友谊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在官方交流稳步发展的同时,中阿双边的民间交流日趋活跃。中国于新世纪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文化中心于2002年10月在埃及开罗正式启用,为加强中国与埃及以及阿拉伯、非洲国家的全方位的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阿拉伯民众的欢迎和支持。
    双方积极派团参加在对方国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中方派团参加了摩洛哥拉巴特国际艺术节、突尼斯阿乌苏狂欢节、埃及伊斯梅利亚国际艺术节、叙利亚布斯拉国际艺术节、约旦杰拉什艺术节等。阿方派团参加了“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上海国际艺术节等有影响的活动。近年来,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阿拉伯国家还多次邀请中国艺术团赴该地区进行商演,活跃了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更多的阿拉伯国家表示愿意参与在我国举办的国际文化活动,从而增进中国人民对阿拉伯世界的了解。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科学与佛教能彻底相容 下一篇个人与国家在转型中需明确的思路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