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刘国松:掣举现代水墨大艺精髓(三)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坤禧 【 】  2011-08-09
厂,甚至还在卫生纸上画过画。最终,他找到了一种糊灯笼的棉纸,对它的纹理感到非常满意,特别是这种纸有纸筋,可以挡住墨。刘国松突发奇想,如果把纸筋糊在正面,待画完后再将纸筋撕去,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皴染”效果,这是过去传统水墨画所没有的。刚开始,纸厂都不愿意做这种纸,终于有一家纸厂的老板也画画,对刘国松的想法很感兴趣,但前提是必须一次买1000张,这让囊中羞涩的刘国松颇感为难,最终只好靠举债渡过难关。第一批“刘国松纸”虽然效果不很理想,却轰动一时,这种被刘国松称为“抽筋剥皮皴”的画法,赋予了传统水墨全新的境界,也令刘国松在画坛上声名鹊起。

三、弃传统笔墨语言、立现代水墨标杆

    “敦煌壁画不是在宣纸上画的,可一样是中国画,你看我很多的作品,没有用笔,可也一样是中国画。”刘国松说。“放弃笔墨语言,革中锋的命”,刘国松在改造中国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引起了书画界的轩然大波,曾和他住一个宿舍的朋友也撰文反对他,说:中国画的笔墨,就像房子的梁柱一样,是绝不可以失去的,失去了就没有了基础,最终会导致整个大厦的崩溃。太多的人在恶骂刘国松是“数典忘祖”,刘国松平静地说:10年后,自然会有答案。结果,没到10年,“巨蛋形”建筑物开始流行起来,在这样的建筑中,没有任何梁柱,但一样结实,并没有出现崩溃的情况。刘国松找到自己的朋友,朋友说:你是先知。

    刘国松说,过去建筑有梁柱,结果阻挡了室内的空间,最多只能做篮球场,现在有了“巨蛋形”建筑,室内空间没有任何阻隔,空间更大,可以做足球场。

    改造中国画也如此,中国人几千年来,千千万万的画家在使用笔墨,还有什么新的线条可以出现?到了后来,文人画甚至是一定要用中锋,其实中锋只是中国画诸多表现技法之一,如今把中国画都局限在一个技法之中,中国画的空间还怎么拓展?要求放弃笔墨语言,就是要像“巨蛋形”建筑一样,拆掉那些不必要的梁柱,给中国画更大的空间。

四、绘画路途上下求索

    少年时代的刘国松是漂泊的。上高中时,老师问他将来想做什么,刘国松说想当画家,老师建议他去考台湾师大美术系,并当众宣布了这个建议,搞的同学们都管刘国松叫“师范大学生”,这逼得他不得不去参加考试。第一节考木炭素描,刘国松此前从没用过炭条,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发半个馒头,同学告诉他,馒头是当橡皮用的,可以擦掉画错的线,刘国松模仿着别人的样子,用馒头蘸水去擦,结果水蘸多了,反而越擦越黑。第一节考得稀里哗啦,几乎想放弃,怕被同学笑话,勉强参加了第二节水彩考试,由于擅长国画,结果考了第一名,就这样,刘国松进入了大学。

    大学第二年,刘国松开始接触油画,一时被惊呆了。与油画相比,刘国松感到传统中国画与现代生活非常脱节,缺乏油画所体现出的鲜明的时代感,在表现形式上和艺术观念上,油画看上去都更加丰富。这导致刘国松对中国画产生了反感,转而去学油画。整整7 年,刘国松一直在油画领域中探索,先后模仿过毕加索、马蒂斯等现代派大师。然而,越深入油画,刘国松就越感到在其中很难获取真正的突破,更无法找到自我。刘国松非常苦恼,然而,刘国松是一个不肯放弃的人,他反复思考,不断深入,蓦然回首间,刘国松看到:既然模仿西方现代派的画家是模仿,那么模仿中国古代画家同样是模仿,为什么一定要模仿新的而不模仿旧的呢?那么掘弃就是要打破自己已有的陈腐,开拓自我绘画的新课题!践行比什么多重要!

五、被文化殖民是一种奴才的贼脸

    “现在的年轻人对中国画没有信心,这使他们不能专注在中国画的研究和创造上,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倾向。”刘国松说。从1965年以来,他已经在全世界应邀举行过80多次个人画展,并在欧美游历教学多年。刘国松先生深切地感到,中国画正面临着文化殖民的冲击,西方美术界依靠强势的资本背景在争取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使他们完全追随西方绘画的主张,失去了艺术个性与文化传统,最终,沦为西方绘画的附庸与补充。

    “有许多台湾画家在美国发展,美国画廊会挑选其中的2-3个,进行力捧,由于这些人很快成名,并赚到很多钱,于是他们就成了青年人的偶像,年轻的画家纷纷跟风效仿,这样,画商们就通过资本的力量,主导了不同文明的审美趣味。”刘国松说。

     国外画廊在选择中国画家时,往往会依据自身的文化见解,比如偏重浓墨重彩,用油画的思路来理解中国画等等。这些歪曲的理解,一旦成为风尚,就会对青年人造成影响,使他们觉得油画才是正宗,不自觉地去模仿西方的东西,在创作思想上走进死胡同。“中国画落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经济还有待发展,中国文化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刘国松说,“只要中国强大,中国的艺术就能兴盛起来。”虽然万水千山走过,刘国松仍然保持一口乡音,其中所饱含的,是爱国之心。

六、求异在先,再求画好

    “画家首先要诚恳,要忠于自己。要把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来,而不是虚假的自己。”刘国松很反感的是,现在学习传统绘画,都是从临摹开始,从小学一直临摹到大学。这是培养通才的教育思想,可以培养美术史学家、美术老师,却不能培养出创作人才。临摹所打下的基础,就好比是金字塔的庞大地基,但是,现代技术不同了,摩天楼的崛起并不需要如此大的地基。

    刘国松在西方从事美术教学,在美国,不少大学的美术专业一年级学生的素描只画抽象,不画人体。为什么要从抽象开始学呢?因为他们认为抽象以前的技术不是技术。而中国学校在美术教学的时候,一开始必须画人体,要画精致的写实画,这其实对学生们将来的发展未必有帮助。刘国松在美术教学理论中提出了“先求异,再求好”,他认为:“一开始应该要求学生画得不一样,让他们独立去研究、发明,一再重复的同时即在往地下打地基,他们自己的风格也随之建立起来了。他们打下的地基有多深,建起的大厦就有多高。”

    “今天画家虽多,但画得好的太少了,都是在模仿别人,是没有创造能力的假画家。画家和科学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也应该在画室里不停地做实验,有实验才有创造,有大创造是大画家,有小创造是小画家,没有创造,不是画家。”

七、复古不等于回归中国,西化也不等于现代化

     刘国松说:“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艺术导论老师就讲‘所有的艺术来自生活,来自于艺术家的生活。’传统的中国画来自古人的生活,那些文人画的表现形式,表现方式、方法都是古人的嘛。你看西洋画写生,那些东西都是来自于生活,在画室里画静物、画人物、画风景,都是我们现代的生活,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反而更接近我们,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理论。所有的艺术来自于生活,不是来自于古人的生活,而是来自自己的生活。我觉得中国画多少年来都不变,简直是没有前途,所以那个时候就忽然变成全盘西画,觉得西画才有前途,结果画了七年西画之后发现,西画也没前途,因为画来画去,都是跟着西方人跑,而且你又不是生活在西方。那个时候我就发现,我们画西画、学西画的那些风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刘香成:用照片敲打出远去的钟声 下一篇没有了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