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李坤禧
高山有高山掣举的精神,宇宙有宇宙奥妙的天梯,流水有流水梦幻的容颜,岁月有岁月不老的松枝……
2011年3月21日,台湾水墨名家刘国松“创作大展——八十回眸”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共展出了刘国松1949年至2011年间创作的150余件重要作品,包括“太空画”、“西藏系列”、“九寨沟系列”等代表作,是其艺术作品最集中、最大规模的一次展示。
在这个非凡大展上,所入视觉的画面浑然天成、华滋竞现、气韵生动,墨趣天成。更重要的是让我裹挟着一颗在春天里绽放的心徜徉、遨游于刘国松艺术精心探索的笔端。他以超越自然的密码溯逆传统的手法横扫视觉盛宴的惊艳,将一个偌大的艺术空间拓展到如此传神而独特的境地,这是令我这个职业观者为之倾倒且叹为观止的!带着众多内心的迷惑与惊奇,我如一名整装待发的登山队员,又如一名擂响战鼓的士兵,将心中需要探析的绘画之道一并向前方出发。
诗人李白曾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此话的简意是,入蜀之道高险难行,简直和上青天一样难以攀登!或者我也可以说:绘画之道难,难于揽日月!但今天我在这里不仅看见了跃动在地平线上的绮丽日月,还细品了一瓢神奇九寨的水、黄龙折射的彩瀑,更有道是多年来神往已久的雪域高原的雄浑、遒劲中傲立之美在其厚重的画面上实令人震撼!至于如临登高望远的心境,莫过于刘国松先生踏歌远行的人生历程了。这“歌”在一帧帧如草如叶如花如石如泉如刀如剑如梅如瓷如影如魅如风如雨如海如天如青铜如雪峰……之中,把一首跌宕了50余载的丹青妙邃之笔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松风千里傲骨铮,丹青万里赶日月!大道无形无我法,千山万壑笔生花。在心脉与画面碰撞、放飞于色彩、图式、意境的“音”域之际,那个神采奕奕、超凡脱俗的老者就在大家的簇拥下,叩开了我对刘国松先生的艺术探索之旅……
刘国松,祖籍山东青州,1932出生于安徽,14岁开始勤学传统国画,1949年定居台湾,20岁改习西画。上世纪60年代,他创立了“五月画会”,揭起现代抽象艺术的标杆。此后,刘国松又提出“中国画现代化”的口号,展开了“现代中国水墨画”的新局面。
自1959年起,刘国松先后任教于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中原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南艺术大学,并被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爱荷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期间被香港中文大学聘为该校美术系主任。在从艺的50余年间,刘国松还先后在台北艺术馆、美国加州拉古拉美术馆、德国法兰克福博物馆、北京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文博机构举办个展八十余次,参加海内外联展数百次,作品被美国芝加哥美术馆、英国布里斯朵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台北历史博物馆等百余家艺术机构收藏,出版有《中国现代画的路》、《刘国松谈艺录》、《刘国松画集》等专集专著。他还屡殊荣,曾荣获北京第六届全国美展特别奖、台湾师范大学第二届“杰出校友奖”、台湾“李仲生现代绘画文教基金会现代绘画成就奖”等多项大奖。刘国松曾任台湾二十一世纪现代画会会长,现任台南艺术大学造形艺术研究所教授兼研究所所长、台湾“中国艺术协会”顾问等职。
刘国松不但在台湾的美术发展上有特殊的意义,也在整个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从他考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开始至今的近50年中,他一直都在开创新的艺术环境,自台湾、美国、欧洲,又到香港和祖国大陆。无论在当代台湾或内地画坛,刘国松的确是一名开拓了现代水墨绘画艺术的先驱者与传道者。
众所周知,中国绘画相对的高度完善为当代的中国艺术同行者提供了足够的甘霖与养料,同时也为他们设下了无穷的险途与迷惑。如何在有着古老文明的神州大地上留下几笔堪称为艺术的作品实在不是易事!众多人在无奈中渐于复制渐于麻木,在所谓的继承中不得不自缚于世。只有极少的人得道成家,化腐朽为神奇,独领画坛风骚存世。其中况味可谓:流水无情风雨在,天机禅透即功夫。若现真容大不同,唯论笔墨移山风。
为了在精微中寻得刘国松先生的艺术真经,在画展开幕后的第三天,笔者幸得于先生面对面在中国美术馆的茶座煮“画”问道,神游一方虬松皓月的精微与畅言!今以我陋笔抒之,既是学习更是对我解析其绘画语境的锤炼。
一、革中锋的命,革毛笔的命
刘国松先生是台湾现代水墨画的代表画家,从上世纪60年代起,刘国松力推“中国画的现代化”,提出“革中锋的命”,进而提出“革毛笔的命”,他所提出的放弃笔墨语言的主张,更是惊世骇俗,曾被指为“数典忘祖”。他的探索精神却唤醒了一批山水画家投身到水墨画的种种变革,开启了水墨画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全新篇章。台湾东海大学教授姜一涵说:“要了解一个艺术家要从白纸开始,而非笔墨。”刘国松正是用一种“白纸”的心态在向当下看、向未来看,把革新的思想贯穿创作始终,创作不止,革新不止。面对他的作品会有一种极大的震撼。当我们已经习惯了通过笔墨浓淡、山水情趣去品读国画时,刘国松的画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番面貌,他“革中锋的命”,用一种去笔墨化大胆尝试,寻求水墨表现的新风格,结合他独创的“刘氏”用纸,整个中国水墨画的革新在他那显得是那么顺理成章。
刘国松作国画不用毛笔,不用宣纸,甚至在国内称为圭臬的“中锋”,他也要“革其命”,就连笔墨,他也以肌理和制作取而代之。他发明了百余种“稀奇古怪”的画法使自己的作品焕然一新。他像一个无法无天的孙悟空在大闹中国绘画的天宫。许多人视刘国松为反传统的先锋,有的人视刘国松为发明新技巧新工具新材料的巧匠,有的人认为刘国松在移置西方的观念和风格。但恰恰相反,刘国松研究传统之深,民族主义情结之重,反对向西方现代艺术趋同之切,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刘国松正是立足于对传统美学、美术史与传统画论的研究,立足于对西方美术史论的研究和比较,而创造出他的包括技法、工具、材料、风格在内的全新的画风,这也是刘国松对他的“中国现代画之路”主张的成功实践。尽管刘国松“离经叛道”之处多多,但他却是一个在国际国内均广受称赞,获得无数荣誉的人。
二、“造纸术”的发明
刘国松在中国画的技法、工具和纸张上进行了非常多的创造,他所研究的“拓墨法”独树一帜,而“刘国松纸”更是充满传奇。
为了找到更适合表现现代水墨题材的纸张,刘国松跑遍了台北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