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油画弘一法师像
送别之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诗人、戏剧家。原名成蹊,字叔同;后改名文涛,别号息霜,法名演音,字弘一。浙江平湖人。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1905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并入音乐学校兼习钢琴。1907年与曾孝谷等组织春柳社。曾参加《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的演出。1912年到上海,编辑《太平洋画报》,主编《文美杂志》,加入南社。后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美术音乐。1918年出家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后受戒于灵隐寺,研究律宗。1942年在福建泉州圆寂。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被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的李叔同,由于种种原因而走上了世俗眼光中的消极人生之路,1918年,披剃于杭州虎跑定慧寺,遁入空门,做了一个名“演音”、号“弘一”的僧人。一名曾经纯正而且优秀的艺术家,穿上百衲衣后,从观念到行动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断绝尘缘,超然物外,几乎废弃了所有的艺术专长,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艺术家的李叔同变成了宗教家的弘一法师。
诸艺俱疏,唯有书法一事未能让弘一割舍,伴他直至圆寂于泉州不二寺。在弘一6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至少有50年的翰墨活动。由此可见,书法在他心目中占有的地位了。弘一习书始于少年,初学篆书,从津门名士唐敬严学习书法篆刻,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再写隶书,后入楷、行、草诸体,尤对六朝碑版精心揣摩,认真临写,形成他劲健厚重的书风。有人将弘一书法风格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初由碑学脱胎而来,体势较矮,肉较多;后肉渐减,气渐收,融入楷意;再后来字变修长,呈瘦硬清挺之态。其实,从大的审美风格来审视弘一的书法,分为出家前和出家后两个阶段,即劲健与平淡两种格调,似乎更为恰当。为僧以前,弘一书法有绚烂之致,遁入空门做了和尚,书风突变,弃之峥嵘圭角,行之以藏锋稚拙,转入禅境的雅逸恬淡,枯寂孤清。这种巨变,来源于观念上的变化,亦即是人的变化,在俗是李叔同,离俗则是弘一法师,书写的目的发生了质的改变。隔断尘缘的弘一,不再自视为艺术家,作为“写心”的书法艺术,在其观念中自然亦异于以往;握管写字,首先是一种“广结善缘,普传佛法”的宗教活动和需要,而作为艺术的书法已退居其次,书法不再是艺术的自觉产物,而是宗教中的艺术品,其艺术价值是作者的不自觉表现而又经后人的审美接受才得以实现的。纵观弘一遗墨,清静似水,恬淡自如,实是禅修的结果。“刊落锋颖,一味恬静”,清逸的线条泯灭了个性,是禅心的迹化,是期于一种宗教式的“大我”的永恒之境,是造“平淡美”的极致。
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宗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宗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是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宗教家。
书法是心灵的迹化。弘一书法由在俗时的绚烂到脱俗后的平淡,是修心的结果,是大师心灵境界的升华。弘一在致许晦庐的一封信中曾说:“朽人剃染已来二十余年,于文艺不复措意。世典亦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况乎出家离俗之侣;朽人昔尝诫人云,‘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即此义也。”修身重于修艺,修艺赖于修身,弘一在其一生中,将人生、艺术、禅修,有机自然地统一起来,他的书法在心灵升华的同时亦得到了升华,叶圣陶在谈弘一晚年书法时说:“弘一法师近几年的书法,有人说近于晋人。但是,摹仿的哪一家实在说不出。我不懂书法,然而极喜欢他的字。若问他的字为什么使我喜欢,我只能直觉地回答,因为它蕴藉有味。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这段话道出了弘一书法所臻至的审美境界。这样的欣赏,已经超越了书法的一点一线,而是深入书法的本质——文化观念的价值。
“见我字,如见佛法。”被后世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的弘一大师如此自信的说道。在今天看来,信然!大师的书法,第一给予人的即是其强大的教化作用,当你展读之时,尚未找出其表现手段之时,即已被其俘虏:一种安淡.平和.干净无欲的至高境界强烈的震撼着你:你无暇再把它当作一幅书法作品了,其渲染出的情景与氛围完完全全的控制了识读者。达到这一种境界的书法是为至品——强烈的抒情性——并且无上的人生境界。同历史上的诸多名家精品,其表现手段如出一辙,譬如,《黄州寒食诗帖》、《祭侄稿》,然而,弘一表现的情感已脱离恩怨纠缠的俗世情调,是一种广大无垠.圆净无虑超脱一切的佛境。
当跳出局外,站到书法这个角度上来审视大师的作品,似乎令人很是失望——找不到一点“华巧”的笔法与布局技巧,诸字排来如布“算子”,平整单调。如此简单排列的字,缘何深深的打动了人们?且让我们略作解构:一根无有起始的中锋圆净线条贯穿了所有的字,它表达了一种简单、广大、柔韧、和睦,楷化的造型和点画的简化及无有连绵的笔画形诸于静穆、简洁的审美感受,清长不事武姿(结字如颜真卿系列的“武夫”式的形态)的结体和宽绰的行间距、字间距酿造出空灵、散淡、无刚无火的氛围。而对书法中俗家所耿耿一求的变化伎俩不屑一顾(如,相近两字的稍作变异处理。相类笔画的变化调节、字的粗细变化、章法的倾欹、摆动等等)。
凭借这样一些信息,大师把他的境界传达给了人们:一种高度自然的、摒除一切华美与秀饰的、没有任何雕琢痕迹的清淡、无为的境界。这又是一例古典的“书如其人”的绝佳诠释。盖所谓的“书如其人”当以作“书如其情”“书如其境”作解吧?“无情”“无境”当肯定写不好字的,或者如人们所说的“三分字内功,七分字外功”,抑如弘一大师所云的“学一分佛法增一分字,学十分佛法增十分字”。
如若把大师在俗时的书法与遁入空门之后的书法作一比较,一些有趣的现象颇有益于我们。与弘一法师的享尽荣华的前半生和誓入佛门的后半生突变一样,观照其俗世所书与离世之书,两者之间,似直无任何系连之处。弱冠而名,音乐、文章、绘画、戏剧、书法等皆领一代风骚,享誉海内,可谓人生灿烂之极。因而此时期的书法显现出强烈的进取色彩:方笔严整、笔画粗壮,结构严谨。章法变化多端,意气逼人。一派的技巧与刚烈。但是,这时期的书法,却并无夺目的光彩之处,除了把古人的各种笔法统统的显露出来之外,没有任何的新鲜东西——古人的一种翻版。这让我们产生怀疑,为什么丰富的技巧,反面不如单一的(或者说没有技巧)感人呢?
书法自远古诞生之时,并无技巧可言,随着审美的递变,为表达不同的情感与理念,技巧便丰富起来,亦即可说不同的技巧表达了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技巧化合会表达出不同的情趣与境界,当众多的技巧积在一起并诉之于一幅作品,那就典型如郑板桥。择其一、二而从,则顿然大家(当然须依情感而择,如现在诸多人所写的碑、王铎——实不是他们的情感,更无从谈境界)。弘一大师,文章德器兼备,择一而从(圆净的线质与散淡的造型与章法——朱耷的影响与技巧)即达上乘。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或认为弘一大师的继承是谬论——因为他藐视了堆积如山的技巧,推为反判。
在慨叹弘一法师的聪慧与境界同时,另一个可生望洋兴叹的现象又令人自卑:能抛弃一切荣耀与市侩,为一个信念(或理想的境界)而立马顿悟,从而达于无上之境,我辈为书者何时可达此?!更惘谈预卜未来。苟能达到“悲欣交集见观经”的苍茫迷蒙,亦不枉为书一生了。
无态而具众美,是对法师书法的一句简单译解。
弘一法师诗选
1、咏菊
亭亭菊一支,高标矗晚节。云何色殷红,殉道夜流血。
2、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3、三宝歌
人天长夜,宇宙黯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逼,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佛陀耶!昭朗万有,任席众生,功德莫能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净得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磐城!众缘性空唯识现,南无达摩耶!达摩耶!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绩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4、忆儿时
春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飘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橡,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呜,小川游鱼,曾把闲情。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5、采莲
采莲复采莲,莲花莲叶何蹁跹,露华如珠月如水,十五十六清光圆。采莲复采莲,莲花莲叶何蹁跹。
6、梦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萝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母食我甘酪米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吊形影悲。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日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7、山色
近观山色苍然青,其色如蓝。远观山色郁然翠,如蓝成靛,山色非变。山色如故,目力有长短,自近渐远,易青为翠,自远渐近,易翠为青,时常更换。是由缘会,幻相现前,非唯翠幻,而青亦幻,是幻,是幻,万法皆然。
8、花香
庭中百合花开,昼有香、香淡如,入夜来,香乃烈。鼻观是一,何以昼夜浓淡有殊别?白尽众喧动,纷纷俗务荣。目视色,耳听声,鼻观之力分于耳目丧其灵。心清闻妙香。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古训好参详。
9、世梦
欲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人生自少而壮,自壮而老,自老而死,俄入胞胎,俄出胞胎,又入又出无穷已,生不知来,死不知去,蒙蒙然,冥冥然,千生万劫不自知,非真梦欤?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今贪名利,梯出航海岂必枕上尔!庄生梦蝴蝶,孔子梦周公,梦时固是梦,醒时何非梦?广大劫来,一时一刻皆梦中。破尽无明,大觉能仁,如是乃为梦醒汉!如是乃名无上尊!
10、观心
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绪多,似易而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深,线索一,离难而似易。线索为何,现前一念心性应寻觅。试观心性,在内欤?在外欤?在中间欤?过去欤?现在欤?或未来欤?长短方圆欤?赤白青黄欤?觅心了不可得,便悟自性真常,是应直下信入,未可错下承当。试观心性,内外、中间、过去、现在、未来、长短、方圆、赤白、青黄。
11、秋柳
堤边柳到秋天,叶乱飘,叶落尽,只剩得细枝条。想当日绿荫荫,春光好,今日里冷清清,秋色老。风凄凄,雨凄凄,君不见眼前景已全非,一思量,一回首,不胜悲。
12、归燕
几日东风过寒食,秋来花事已烂珊,疏林寂寂变燕飞,低徊软语语呢喃。呢喃呢喃。雕梁春去梦如烟,绿芜庭院罢歌弦,乌衣门巷捐秋扇。树杪斜阳淡欲眠,天涯芳草离亭晚。不如归去归故山。故山隐约苍漫漫。呢喃呢喃,不知归去归故山。
13、早秋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几许秋容娇欲流,隔著垂杨柳。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14、春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15、悲秋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16、月夜
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万里空明人意静,呀!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呀!是何处,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17、落花
纷,纷,纷,纷,纷,纷,...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寂,寂,寂,寂,寂,寂,...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18、月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19、晚钟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
绵绵灵响彻心弦,□□幽思凝冥杳. 众生病苦谁持扶?尘网颠倒泥涂污,惟神愍恤敷大德,拯吾罪恶成正觉;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彷佛天门破; 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承神恩!仰天衢兮瞻慈云,忽现忽若隐.钟声沈暮天,神恩永存在,神之恩,大无外!
20、清凉歌
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21、遇风愁不成寐
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 烛烬难寻梦,春寒况五更。马嘶残月坠,笳鼓万军营。
22、和宋贞题城南草堂图原韵
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而今得结烟霞客。休管人生幻与真。
23、老少年曲
梧桐树,西风黄叶飘。夕阳疏林杪,花事匆匆。零落凭谁吊,朱颜镜里凋,白发愁边绕。一霎光阴底是催人老,有千金难买韶华好。
24、戏赠蔡小香四绝
眉间愁语烛边情,素手掺掺一握盈。艳福者般真羡慕,佳人个个唤先生。
云髻蓬松粉施薄,看来西子捧心时。自从一病恹恹后,瘦了春山几道眉。
轻减腰围比柳姿,刘桢平视故迟迟。伴羞半吐丁香舌,一段浓芳是口脂。
愿将天上长生药,医尽人间短命花。自是中郎精妙术,大名传遍沪江涯。
25、南浦月
杨柳无情,丝丝化作愁千缕。惺忪如许,萦起心头绪。谁道销魂,尽是无凭据。离亭外,一帆风雨,只是人归去。
26、夜泊塘沽
杜宁声声归去好,天涯何处无芳草。春来春去奈愁何,流光一霎催人老。
新鬼故鬼鸣喧哗,野火磷磷树影遮。月似解人离别苦,清光减作一钩斜。
27、遇风愁不成寐
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
烛尽难寻梦,春寒况五更。马嘶残月堕,笳鼓万军营。
28、感时
杜字啼残故国愁,虚名况感望千秋。男儿若论收场好,不是将军也断头。
29、津门清明
一杯浊酒过清明,觞断樽前百感生。辜负江南好风景,杏花时节在边城。
30、赠津中同人
千秋功罪公评在,我本红羊动劫外身。自分聪明原有限,差将事后论旁人。西江月宿塘沽旅,馆残漏惊人梦里。孤灯对影成双,前尘渺渺几思量。只道人归是谎,谁说春宵苦短。算来竟比年长,海风吹起夜潮狂,息把新愁吹涨。
31、登轮感赋
感慨沧桑变,天边极目时。晚帆轻似箭,落日大如箕。风卷旌旗走,野平车马驰。河山悲故国,不禁泪双垂。
32、轮中枕上闻歌口占
子夜新声碧玉环,可怜肠断念家山。劝君莫把愁颜破,而望长安人未还。
33、重游小兰亭口占
重游小兰亭,风景依稀,心绪殊恶。口占二十八字题壁,时几月望前一日也。一夜西风蓦地寒,吹将黄叶上栏干。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34、滑稽传题词四绝
斗酒亦醉石亦醉,到心惟作平等观。此中消息有盈 ,春梦一觉秋风寒。
中原一士多奇姿,纵横宇合卑莎淮。人言毕肖在须眉,茫茫心事畴谁知。
婴武何人工趣语,杜鹃望帝凄春心。太平歌舞且抛却,来向神州忾陆沉。
南山豆苗肥复肥,壮山猿鹤飞复飞。我欲蹈海乘风归,琼楼高处斜阳微。
35、醉时
醉时歌哭醒时迷,甚矣吾衰慨风兮。帝子祠前芳草绿,天津桥上杜鹃啼。空梁落月窥华发,无主行人唱大堤。梦里家山涉何处,沈沈风雨暮天西。
36、茶花女遗事演后感赋
东邻有月背佝偻,西邻有女犹含羞。惠蛄字识春与秋,金莲鞋子玉搔头。
誓度众生成佛果,为现歌台说法身。孟旃不作吾道绝,中原滚地皆胡尘。
37、书愤
文采风流四座倾,眼中竖子遂成名。某山某水留奇迹,一草一花是爱根。休矣著书俟赤鸟,悄然挥扇避青蝇。众生何用干霄哭,隐隐趄庭有笑声。
38、春风
春风几日落红堆,明镜明朝白发摧。一颗头颅一杯酒,南山猿鹤壮山莱。秋娘颜色骄欲语,小雅文章凄以哀。昨夜梦游王母国,夕阳职血染楼台。
39、昨夜
昨夜星辰人倚楼,中原咫尽山河浮。沉沉万绿寂不语,梨华一枝红小秋。
40、初梦
鸡犬无声天地死,风景不殊山河非。妙莲华开大尺五,弥勒松高腰十围。
恩仇恩仇若相忘,翠羽明珠绣 裆。隔断红尘三万里,先生自号水仙王。
41、帘衣
帘衣一桁晚风轻,艳艳银灯到眼明。薄幸吴儿心木石,红衫娘子唤花名。秋于凉雨燕支瘦,春入离弦断续声。后日相想渺何许,芙蓉开老石家城。
42、咏菊
姹紫嫣红不耐霜,繁华一霎过韶光。生来未藉东风力,老去能添晚节香。风里柔条频损绿,花中正色自含黄。莫言冷淡无知己,曾有渊明为举觞。
43、题丁慕琴绘黛玉葬花图二绝
收拾残红意自勤,携锄替筑百花坟。玉钩斜畔隋家冢,一样千秋冷夕曛。
飘零何事怨春归,九十韶光花自飞。寄语芳魂莫惆怅,美人香草好相依。
44、题梦仙花卉横幅
梦仙大姐,幼学于王韬园先辈。能文章诗词,又就灵鹣京卿学。画宗七芗家法,而能得其神韵。时人以书蓝誉之,是画作于庚子九月。时余方奉母城南草堂,花晨月夕。母辄招大姐说诗评画,引以为乐。大姐多病,母为治药饵,视之如己出。壬寅荷花生日大姐逝。越三年乙巳,母亦弃养。余乃亡命海外,放浪无敕。回忆曩日,家庭之乐。唱和之雅,恍惚殆若隔世矣。今岁幻园姻兄示此幅,索为题辞。余恫逝者之不作,悲生者之多艰。聊赋短什,以志哀思。人生如梦耳,哀乐到心头。洒剩两行泪,吟成一夕秋。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甲寅秋七月。李息时客钱塘。
45、玉连环影 为夏丐尊题小梅花屋图
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46、贻王海帆先生
孤山归寓,成小诗书扇,贻王海帆先生。
文字联交谊,相逢有宿缘。社盟称后学,科第亦同年。抚碣伤禾黍,怡情醉管弦。西湖风月好,不慕赤松仙。
47、题陈师曾荷花小幅
师曾画荷花,昔藏余家。癸丑之秋。以贻听泉先生同学。
今再展玩,为缀小词。时余将入山坐禅,慧业云云。以美荷花,亦以是自劭也。丙辰寒露。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
48、朝阳
观朝阳耀灵东方兮,灿庄严伟大之灵光。彼长眠之空暗暗兮,流绛彩以辉煌。观朝阳耀灵东方兮,灿庄严伟大之灵光。彼冥想之海沉沉兮,荡金波以飞扬。惟神,惟神,创造世界,创造万物。赐予光明,赐予幸福无疆。观朝阳耀灵东方兮,感神恩之久长。
49、西泠华严塔写经题偈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一经,是为关阖。大士写经,
良工刻石。起窣堵波,教法光辟。深心随喜,
功德难量。思迥共众生,归命阿弥。
50、悲智颂
己巳十月,重游恩明,书奉闽南佛学院诸仁者。
有悲无智,是曰凡夫。悲智其足,乃名菩萨。我观仁等,悲心深切。当更精进,勤求智慧。智慧之基,曰戒曰定。如是三学,次第应修。先持净戒,并习禅定。乃得真实,甚深智慧。依此智慧,方能利生。犹如莲切诸法,心意柔软,言音净妙。以无碍眼,等视众生。具修一切,难行苦行。是为成就,菩萨之道。我与仁等,多生同行。今得聚会,生大欢喜。不揆肤受。辄大华严寺沙门慧幢撰。
51、淡斋画册题偈
镜花水明,当体非真。如是妙观,可谓智人。
52、竹园居士幼年书法题偈
文字之相,本不可得。以分别心,云何测度。
若风画空,无有能所。如是了知,乃为智者。
53、甲戌初夏大病说偈
甲戌初夏大病,有欲延医者,说偈谢之。
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为痴狂。
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为大错。
54、净峰种菊临别口占
乙亥四月,余居净峰,植菊盈畦,秋晚将归去。犹复含蕊未吐,口占一绝,聊以志别。
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55、护生画集题赞
李(圆净)、丰(子恺)二居士,发愿流布护生画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每画一页,附白话诗选。录古德者十七首,余皆贤瓶闲道人补题,并书二偈,而为回向。
我依画意,为白话诗。意在导俗,不尚文词。
普愿众生,承斯功德。同发菩提,往生乐国。
56、灵岩山印光真达二老像题词
灵岩中兴,厥惟二老。缵述有人,绍隆永保。
披图寻觅,若觌高贤。愿兹绘卷,奕叶绵传。丁丑夏五月,沙门一音
57、马冬涵居士三异图题偈
非三而说三,了三即是一。亦未可云同,那复分别异。
冬涵居士画三异图,为题此偈。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