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受到无神论的教育,从小在我的印象中,宗教是和迷信联系在一起的,即所谓的“宗教迷信”。我们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所学到的物理化学知识,大部分都被冠以“科学”的头衔。“科学”在很多时候凌驾于其他的知识体系之上,以至于有人动不动就会以“科学”自居,教导别人“要相信科学”。甚至有人攻击我们的国粹中医,说“中医不科学”。我读大学的时候,也相信科学,认为世界的一切都可以通过物理学的计量、通过公式的推理而精确把握。我们把握不了,仅仅是因为我们的知识还不够,以后科学发达了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大四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了系统论,知道了“非线性因果论”和“非严格决定论”,但我的理解不深刻。大学毕业后我跟随我的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沈华嵩先生研究经济学,思考了很多复杂性问题。大约在1992年的时候,我阅读沈老师的《经济系统的自组织理论》,才发现了世界的本质是不确定的,而且经济系统的秩序,不是严格控制的结果,而恰恰是不确定性下的自组织的结果。能量的耗散产生了不可逆性和不确定性,这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正是能量耗散的不可逆性,产生了自催化,产生了经济系统的自发秩序。所以不确定性不是“讨厌的噪音”,而恰恰是自发秩序的建设者!沈老师在他的《经济系统的自组织理论》一书中有过这样的论述:
自然和人类的伟大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话这些话题是那样的激动人心。物质系统的自组织过程在人类出现之前,已经在宇宙的混沌中产生出秩序,从行星庄严的轨道到晶体、从原生物到人类自身。我们来看看“大自然最文雅的孩子”——花朵吧,它的绚丽的色彩和旋转的对称令人惊叹不已,它如此神奇地表现出创造的秩序、美和完善性。的确,自然是慷慨的,它赐予我们秩序。不过,自然却留下一个哑谜,这些美好的事物竟然从混沌中产生!但可以肯定,它们决不是理性、分析、人工设计的结果。它们是“没有设计者的设计”!
沈老师说,行星、晶体、原生物、人类自身、花朵这些自然界完美的秩序,都不是理性设计的结果,而是“自组织的结果”,是“没有设计者的设计”。同样经济系统的秩序也是自然形成的,譬如十九世纪的重工业刚好建立在五大淡水湖的边上,这就不是人工设计的,而是自发形成的。然后,公司的组织、商品的价格、产业的布局,都是自组织的结果。这些都是“没有设计者的设计”。自然的力量何其伟大!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科学的限度,看到了人类力量的限度,只有自然,才是一切秩序的真正统治者。爱因斯坦说“上帝不会掷骰子”,他也认为世界是严格确定的,“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沈华嵩先生则认为,“上帝不仅掷骰子,而且会把骰子扔到看不见的地方去”,这个世界是无限复杂的,非人力所能严格控制。
人类总是自以为是,却永远在自然的约束之下。抛开人类的自我来观察自然,这就是道,即客观规律。老子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显然,“道”比“科学”更高,它在人类的意志之上。我们要承认这个世界超出人类所能控制的范畴,整个人类必须向“不确定性”臣服,必须顺应不确定性所推动的“自发秩序”。代表人类理性的“科学”,其实局限在人类理性的范畴之内。撇开人类看自然,这个世界远非“科学”所能驾驭。很多“不科学”的知识,通过直接与自然对话而建立,它们与“科学”是并列的,它们未必像科学那么伟大,但是同样值得人类尊重。譬如中医,中医肯定不科学,因为中医有五千年的历史,而科学只有三百年历史,我们说中医不科学,同样也可以说“科学不中医”,科学和中医都是人类的知识体系,都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需要相互学习,而不是相互诋毁。这才是在大自然面前的虚心态度。
还有就是宗教,宗教很多内容是关于人类对精神的认知体系,肯定难以用科学来囊括。譬如说善恶,什么是善?善的质量和能量如何计量?科学一听就傻眼了。但是,科学所不能认知和计量的东西,是不是不存在?是不是人类所不能认知呢?不是的,善恶客观存在,每个人都可以认知。
这篇文章《比风水厉害百倍的命运修造定律》,纵观这文,肯定难以用科学来相容。但我们需要尊重这些知识。宗教是祖宗的教诲,我们听从这些教诲,是对祖先的尊敬,有利于我们趋利避害,延续血脉。
比风水厉害百倍的命运修造定律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
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的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二、吸引定律
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
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
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
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
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松定律
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
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
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举个例子:大热天晚上停电,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着觉备受煎熬,老在想着这该死的电什么时候才来,电总是在你着急的时候偏偏不来,但当你最后受够了,人清静安定自然凉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时候,电就来了,倏忽间你的房里灯火通明,电风扇转起来了。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这是定律,这是放松定律。
《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值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当下定律
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
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
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六、80/20定律
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
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七、应得定律
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八、间接定律
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
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
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九、布施定律
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
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十、不图报原则
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这个原则是说: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例如类似的情况不知你有没有碰到过:一天你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你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你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你把轮胎换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笔钱表示感谢,你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好运然后你继续上路。当你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你来得还晚,而且客户很爽快地就和你签了协议。你会不会觉得很走运呢?但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
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给大象(施)称重量,大家说如果再给大象加一条丝巾(回报),大象的重量会增加多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