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上中下) 唐浩明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出版,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有人说简直近乎奇迹。究其原因,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巨大影响的人物,被急视达半个多世纪,因为本书的出版才重新被人正视,是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要归功于作者康浩明的努力。以曾国潘为主人公的长篇历史小说不是没有过。但是,唐浩明精心研究曾国藩近二十年,心得独具而学养深厚,厚积而薄发,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扎实的文学素养为錾凿,精雕细刻,呕心沥血,历五度寒署,始有是书。本书在题材的选择处理和对历史人物的观照把握上极具开拓性。作者跳出“三立完人”和“汉奸卖国贼刽子手”的传统习见,从对文物历史化的反思入手,探索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它摒弃了非甲即乙的简单是非判断,对史实的处理上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主人公置于矛盾冲突之中,在时代急流的漩涡上起伏浮沉,忧乐荣枯,从而成功地塑了这个有着复杂多重人格、集功罪于一身的晚清重臣的文学形象。同时还塑了左宗棠、李鸿章、李秀成竺一批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作品气魄宏阔,主题深刻,语言典雅,典章文物、历史风情的描写也真实准确,是一部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很有中国气派的史诗型作品。
曾国藩无疑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毛泽东青年时期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则更是终生奉之为楷模。然而,是什么缘故使得人们对曾国藩毁誉参半?又为什么曾国藩的家书、日记现在如此广泛地得以出版,成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的案头常备书?唐浩明的这本《曾国藩》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大地网点评:投其所好也是一种艺术
最近去书店一直在翻阅《曾国藩》,虽没有全部看完,但对本书做了大概了解,先说说第一卷,故事跌宕起伏!让人时有穿越时空,能深入哪个百年前血雨腥风的年代,不得不不说特殊的时代造就了各路英雄,古话说得好,成为王,败为寇,正因为太平天国的半壁江山倒了才成就了曾国藩拜侯入相的丰功伟业。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还是说说书里出现的两个小故事吧。说小是因为从一定的角度能见大,能看到一名集大成即海纳百川,也有如草民般卑微、陋俗的一面。还是说说这个小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细节):
清朝政府让太平天国的人打的很紧张,朝庭要官准备让曾国藩出山带兵打仗。因此清朝大臣陈敷受左宗棠的引见,前去邀请曾大人。但是曾国藩此时家母去世,在家尽孝绝无意出山带兵。
陈敷心想用钱是请不动曾大人,必须得想个曾大人心动的法子。后来,到了曾府他和曾说,自己找了一块风水宝地,安葬令堂无比合适。曾很感兴趣,随陈敷到了此地一看果然风景不俗,陈继续对曾讲了一个典故,说此地形状为大鹏展翅,鹏尾已葬了明朝一个老婆婆,自从葬于此地,老婆婆的三个儿子,全部飞黄腾达。现如今,曾大人要是将母亲葬于鹏头,大人的前途势必更加光明、平坦。曾国藩向来迷信,听罢此言,心花怒放, 随即同意出山,从而开始了一番霸业。
第二个故事:
曾大人有个毛病,就是有一身皮肤病。每次心急、烦恼则病情加重,皮肤癣经常让自己挠的流血不止。看过各方名医,依然效果不佳。有一次,一个江湖郎中声称可以根治大人此病。但此郎中在试过多种疗法后依然不见成效,在无计可施时,向曾大人的家人打听到,曾国藩听说自己是莽蛇精投胎转世,后此郎中利用这一传说,对曾大人讲,本人虽可以医治大人的病,但凭本人的道行,发现大人得的不是皮肤癣病,而是本性使然,大人不是凡人,是修炼千年的莽蛇,大人身上的不是癣还是蛇皮,我要把大人的病治好,势必影响大人今后大事,劝大人还是不要治了。
曾国藩听后,心中大快,虽未医好自己的病,不但不恼,反而赏了此庸医一锭大元宝。
这两个细节,在整套书中几乎几笔带过,不占篇幅,但笔者审视这两个小事,却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毋庸置疑,不管多伟大的人物,势必有弱点也有死穴,要想攻之克之,必须艺术地投其所好!诚然,这对于当下如此竞争、残酷时代中低微的个体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