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古琴千钧云 一弦似空山
来源:大地网•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责编曹娜娜 【 】  2012-05-16

    古琴十美在于韵律美、人体美、文墨美、苍古美、深度美、音韵美、奇特美、瑰宝美、宏大美,境界美。
    一.古琴十美之韵律美
    古琴十美:古琴在其外观、形制、装饰、音响等方面呈现在我们视听感觉上的最大特质是“韵律”。所谓“韵律”,是指感觉通过线或面或光的圆转所造成的一种动势,这种动势能够制造出某种旋绕着的、但又似乎是凝固了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能够将古琴本身所具的文化历史内涵和文人气质风度激活,使其在音乐感中又透露出飘逸、深邃、不可捉摸的意态、意味或意境。
    古琴的琴体是用两块雕刻过的板胶合而成。其下为一平面的硬板,是为底板;其上为一弧形的松质木板,是为面板。琴身通体髹漆,有一定的亮度。其面板的弧形即为一个圆转的面,尤其在对光进行反射时,其面的圆转更见韵律。
    古琴琴体为一长条形共鸣箱,首部稍宽,尾部稍窄,有如一把剑。其边缘的轮廓线通常由直线与弧线组成,颈、腰及顶端和尾端大都呈弧线形,上下身部的两侧则为直线形。这种修长而渐呈收缩的直线边缘与柔和对称的弧线边缘,使琴体造型获得流畅而又圆转的韵律。
    琴横卧琴桌时,琴身并非呈水平状态,而是琴头紧贴琴桌,琴尾由雁足从腰部撑起,使尾端底板微微离开琴桌,与之形成一个不大的夹角。这样,横置于案上的古琴便呈一流线型的昂首意欲飞走的态势,富有动的韵律。
    古琴通常要在琴头的轸上装有穗子,其穗长大都一尺有余。琴垂挂壁间或横置案桌时,轸穗自然下垂,既使琴韵得到延伸,又与琴身达成平衡。若遇微风,轸穗轻轻拂动,有婀娜妩媚的风韵。
    古琴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箱发音,其音响特征即由这二者决定的。其共鸣箱虽为木质的,但它不同于其它乐器是由木板胶合而成,而是直接用一块整木掏空而成,箱壁厚而粗糙,故其音响深沉、浑厚、结实,有古朴、苍茫的神韵。
    就弦的长度来说,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一般均在110cm以上。有效弦长长,则其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故其余音绵长不绝,有绕梁之韵。
    又因其余音绵长不绝,故可以在演奏中出现唯古琴所独有的走手音。走手音是指右手弹出一音后,左手按弦的手指再向上或下滑动一或数个音位,形成音程的变化,并将弹拨乐器的点状音迹变成线状音迹。
    二.古琴十美之人体美
    古琴十美:古琴的形制大小合适(约长120cm,宽20cm,厚6cm),结构紧凑(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方体),具有整一性。它不象编钟、钢琴、箜篌那样体积庞大,无法携带;即如筝、瑟、大提琴等,携带也很不便;也不象笛子、管子、埙等体积过小,不适合观赏和把玩。它不象胡琴、琵琶、三弦、阮等,都存在着共鸣箱与身体比例不当的问题,或各部件过于琐碎、突出的毛病。整个来说,它就象一个匀称而完整的人体,紧凑、协调而又大小适中,具有人体的风韵。
    古人云:“神农氏继庖牺而王天下,上观法乎天,下取法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削梧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桓谭《新论》)
    “远取诸物”,是指琴的制作符合自然之数,并多用自然界的事物为其部件命名,如岳山、龙池、凤沼、雁足、天柱、地柱等。古人云:“琴制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年岁之三百六十五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有上下,象天地之气相呼吸也。其底上曰池,下曰沼,池者水也,水者平也,沼者伏也,上平则下伏。前广而后狭,象尊卑有差也。上圆象天,下方法地。龙池长八寸,以通八风;凤沼长四寸,以合四气。其弦有五,以按五音,象五行也。”(《五知斋琴谱?上古琴论》)其中有山有水,有天有地,有鸟有兽。在一张琴上,我们就能够看到整个的宇宙自然,感受到胸襟的博大和意境的阔大。
    “近取诸身”,是指它的造型是以我们的人体为蓝本。一张琴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体,有额,有颈,有项,有肩,有身,有腰,有尾。而且它的各个部分又恰恰是用身体来命名,如琴头、琴额、琴颈、琴项、琴肩、琴腰、焦尾、舌穴、弦眼等。可见,琴的造型原则是对人体美的模仿。《琴制尚象论》云:“肩曰仙人肩,取其正齐也。腰曰玉女腰,取其纤细也。”“岳外曰承露,又曰岳裙。”(《文会堂琴谱?琴论》)一张造型端庄的琴,其漆色、其额宽、其项实、其岳高、其肩正、其腰度、其足平,观之如婷婷玉立之仙人;抚之如人声有情之吟唱。一张琴就是一个人的身体,它以人格化的方式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琴能够得以成为人的朋友,并从中获得感情的共鸣和慰藉。而且,琴的式样的变化也正好与每一时代不同的人体美的观念相适应。唐宋时代,女人以丰满为美,明清时则以纤弱为美。与之相应,唐宋琴便体大,轮廓圆柔饱满,虽有“唐圆宋扁”之说,然其丰满厚重浑圆则基本一致。而明清之琴则较为瘦硬,轮廓分明。尤其是清琴,其腰度较窄,冠角较尖。我们古琴十美从不同时代的古琴形体上,即能见出不同时代的人体美的观念,领略到不同时代的人的风韵。人者,天地之灵也;琴者,众乐之王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艺术家米开朗其罗说过:“艺术的真正对象是人体”。古琴也体现了这一点。
    三.古琴十美之文墨美
    古琴十美古琴与其它乐器的另一不同,在于它从不作任何的装饰,特别地追求朴素大方。在琴上唯一所能做的装饰是书法和印章,镌刻于琴的背面。这类铭文一般包括:琴名和题词。在这琴名与题词中,最能体现古琴的人文韵味。古琴十美:⑴琴名
    首先,绝大部分琴都有自己的名字,这名字不是种类的品牌,而是个体的名称,这是其它任何乐器所没有的。这些名字都具有特定的文化的、文学的或审美的意义。当我们提到某张琴的名字时,我们就会立刻被这名字所暗含的意蕴所感染,进入一种文化的或艺术的氛围之中。
    总体说来,琴的命名最常见的有两种原则:
    古琴十美:一是表音色。例如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九霄环佩”琴(唐琴),其音色柔美悦耳,有天上仙乐之概;“大圣遗音”琴发音清脆松透;成公亮先生藏“秋籁”琴(唐琴),音色古雅透静,温和圆润。其它如故宫博物院藏“飞泉”琴(唐琴)、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枯木龙吟”琴(唐琴)、“鸣凤”琴(宋琴)、“小递钟”琴(明琴)和故宫博物院藏“残雷”琴(清琴)等,其命名均是从音色着眼的。尽管琴名有时与琴的音色并不很一致,但也能够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感受。
    古琴十美:一是表意境。表意境的琴名往往涉及某种形象或氛围。例如龚一先生的“玉峰清”琴(宋琴)、吴兆基先生的“劲秋”琴(宋琴)、吴蓬先生的“古虞南风”琴(明琴)等都是从意境着眼的。笔者的“长天秋水”琴(新琴),其命名也是取其意境,其语源出唐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古琴十美:⑵题词
    琴上的铭文除了琴名之外,往往还有琴主或名人的题字,使琴获得书香之气和风雅之韵。如唐“九霄环佩”琴,在龙池的左侧刻有北宋大诗人黄庭坚的手迹:“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龙池右侧刻有琴主的题字:“泠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龙池下方刻有“包含”朱红大印一方;在印的下方、凤沼上方还刻有大文豪苏东坡的手迹:“蔼蔼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苍海老龙吟。苏轼记”。古琴铭文的内容大都与琴名或琴的音色有关,如上述“九霄环佩”琴的铭文,黄庭坚的是扣琴名而作,苏轼的则合琴的音色而拟。笔者的“长天秋水”琴,其铭文“月下瑶琴三五弄,清风生处秋水寒”,也是扣琴名而题的。琴上有这样的铭文,当然能够让人反复把玩、品味的了;而铭文的诗意,更会给人以无限的美感与想象。
    四.古琴十美之苍古美
    在所有的乐器中,除了出土的乐器如编钟、编磬等历史更久远之外,在人的手中一直使用的乐器,唯有古琴最为古老。一般乐器的使用通常不超过一百年,而古琴则达几百年甚至千年之久,目前活跃在琴家手中的较早的琴主要是宋琴,还有一些甚至是唐琴。这些琴历经几百年的沧桑,积淀了深厚的历史风韵和凝重的历史感,从而富有文物之美。
    古琴十美⑴旧木:材料的历史感
    数百年前的古琴,其木料自然陈旧,具有历史感。即如新斫之琴,也必须用陈旧的木料来制作。一般是用百年以上的桐木、杉木为面板,梓木为底板。其木源大多为棺木和房木。旧木的使用使古琴在质料上获得历史感与苍古美。古琴十美⑵断纹:外观的历史感
    古琴经过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往往出现各种不同的断纹。较常见的有蛇腹断、梅花断、牛毛断、龙纹断、龟纹断、冰裂断等。琴家认为,有断纹的琴音质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人说:“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潜确类书》)应该说,断纹是古琴之历史感与苍古美的最直接的视觉表征。
    古琴十美⑶发音苍劲松透:音色的历史感
    古琴由于所使用的木料和特殊的制作方法,其音色本来就较其它乐器古朴、苍劲、低沉、浑厚,具有历史风韵。但新作之琴往往音色不太稳定,须经长期使用方能臻于佳境。唐代四川制琴世家雷氏家族云:“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老琴由于长期使用的振动和木质的疏松,往往使琴音变得更为苍松透润,这是古琴历史感与苍古美的最重要的听觉特征。

    五.古琴十美之深度美
    古琴十美:古琴之深有两方面涵义。一是深厚的文化内涵,二是深远的艺术意境。现先说第一点:古琴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政治、教育、伦理、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承载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现存最早的典籍《尚书》中的《尧典》、《舜典》、《益稷》等篇章中明确记载了尧舜时代琴瑟及其理论形态——音律在国家大事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尚书·益稷》记载舜帝说“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以考察国家治乱,这里所谓“五声”,就是古琴一至五弦所发出的宫商角徵羽五声,六律,就是古琴乐律(六律六吕)的简称,而六律之首的黄钟,亦即古琴上由八十一丝制成的第一弦(黄钟宫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黄钟为基准,按照“三分损益法”,可以产生五声、二变、十二律(即六律、六吕)。故说黄钟为乐律的根本;又《尚书·尧典》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反映了中国在远古时代通过观察天象制定历、律(即历法和乐律),并且以乐律的标准音来统一社会生活中处处遇到的度量衡。关于历律以后再说,现先讲同律度量衡,古琴第一弦(黄钟宫)丝数为9的乘方(81),而竹管黄钟的长度则是9寸(径三分),为什么黄钟及宫音之数都是9,据宋代蔡沈《律吕新书》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十,其一、三、五、七、九为阳,九者阳之成也。……黄钟者阳声之始,阳气之动也,故数为九。”以黄钟定度量衡之法为:
    古琴十美度:黄钟之管长九寸,分作九十段,每段为一分,按十递进为寸、尺、引。
    六.古琴十美之音韵美
    古琴十美:古琴的总体音色是古朴、清微、旷远、苍茫,给人静肃威和苍古威。所以琴的音量虽然不大,但是韵味独特而深厚,对人的身心有直接的震撼力。在宁静的环境中,古朴的琴音可憎通太古之先,可以说是天地自然的本初之音。它的音质不像筝、笛等那样高亢明丽、快人耳目,而是宁静平和、谈远温润、冲穆浩然,在平淡中让人体会到大感动。丰、古人对琴音也有“清和静远”和“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的形容,所以古琴的声音并不在“以声威人”,而在于“以静传神”。正所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古琴十美:琴的音韵,又可以根据弹法的不同,分为: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类,分别可与中国文化中的天、地、人相配。如散音恢宏,沉静旷达,通于大地;按音坚实,变化丰富,达于人情;泛音冷冷作响,如霞外天音,妙不可言,有缥缈入仙之趣。天籁、地籁、人籁皆包含在七弦古琴的声音中。此外,古琴演奏中有一种特有的“走手音”,可以把右手点状之音,连成一条柔畅而渐弱的音线,由实至虚,给人以深邃、渺远、无限之感,产生出“与道合一”的意境。
    七、古琴十美之瑰宝美
    古琴十美:古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没有物质载体,只是着重强调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层面,事实上古琴实物作为载道之器是精选良材加善斫而造成的精美的物化艺术品,古色古香典雅古朴的古琴实物是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的典范,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从安阳出土的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看,音乐的乐字写为“樂”,即是在木品上张丝弦的弦乐器,会意为“乐”字。这说明早在甲骨文产生以前,我国先民就已经创造了琴,不过甲骨文时代的琴不像今天这样完备,《礼记·乐记》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早期的琴是五弦,即宫、商、角、徽、羽五音;到周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于久里时,为发抒幽愤,在琴上加一弦,其音清幽婉转,称为文弦,武王伐纣时,乐舞助战,在琴上加一弦,其音扬越激昂,后人称为武弦。从此七弦成为定制,其后虽有继续加弦的(如随州擂鼓墩曾后乙摹出土十弦琴,宋太宗九弦琴),但不久即减,终为七弦,称为“文武”七弦琴。值得注意的是,为何宋太宗以帝王之尊,给琴添加二弦,终不被其臣民接受而仍恢复为七弦?这是因为七弦已能从乐理方面完全满足五音、七声、十二律、八十四调旋宫转调的需要,再加上一弦,即成赘物,故而自宋太宗以后再也没有人存加弦之想了。
    八、古琴十美之奇特美
    古琴十美:古琴乐谱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把几百几千年前鸣响过而又早已消逝的古调古曲记录下来,使后人能够基本恢复还原那些曾经消逝的古曲音响,使现代人能够领略古人古调的神韵。音乐史不同于一般历史,就在于有声响。我国现存一百五十多种古琴谱,即其依据。古琴谱不是五线谱,也不是简谱或工尺谱,而用减字基本笔划将左右手指法、古琴弦数、徽位合写为一个任何字典内没有的字,以说明古琴演奏方法。是经过雍门周、赵耶利、丘明、曹柔、姜夔、朱权等许多大音乐家长期研究改进的结果。这种谱不记节奏,给演奏者打谱预留较大的再创造空间,虽较难,但如认真按照这种减字谱指法要求,深入体会原作者创作意图,还是能得到古琴之道,大道相通,小途略异,风格各领,殊途而同归的结果。
    九、古琴十美之宏大美
    古琴十美:古琴音乐有宏大的社会功能。凝结了丰富璀灿的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为什么仍然与今天人们的感受爱好相吻合,为什么会使我们有那么深的亲切感?这说明积淀在这些作品中的情理结构与今天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有相呼应的同构关系和影响。人类的心理结构本属一种历史积淀的产物,正是它蕴藏了艺术作品的永恒性的秘密,艺术品的永恒性蕴藏了也提供着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心理结构。
    古琴十美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体,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美一旦被卓越的艺术灵魂创造出来,就会成为人类历史文明的天空闪耀的明星,以其光辉长照人间。正如唐诗、宋词、元明山水画、《红楼梦》等艺术品长久被人们钟爱一样,古琴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古琴曲中那些引起音韵艺术美的极品之作必将长久得到有文化修养的人们的珍视与热爱。
    十、古琴十美之境界美
    古琴十美:古琴是一门写心的艺术, 一向是娱己不娱人的,它注重的是弹琴者与天地自然之间的交流、领悟现融合。因此,琴曲所要表达的乃是一种自由挥洒的心的节奏,一种自然天籁之音,一种“神交天地、气渺无垠、旷达超脱、悠然自得”游心的境界。正如嵇康在诗中描述的那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它并不在意那种可以由视听感知的浅层的美,而是追求一种超越听觉感官意义之上,诉诸心灵体验,趋于无限的美――“道”之美。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小平同志在深圳》的传奇意味 下一篇这首诗是写给这片黑色天空的———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