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思想隐藏明亮或暗
来源: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责编曹娜娜 【 】  2013-05-08

 
    每次读伦勃朗的画册,都给我些许压抑。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喜用的深褐色后景,总给人一种透不进光线之感。就我手头的画册来看,没有哪幅画的色调明亮,好像他画笔下的那些人都躲在一个暗处,最好不要被别人发现。但伦勃朗又有点喜爱画群像,譬如那幅驰名杰作《夜巡》,画面上聚集十八个人,但这十八个人都被阴暗的色彩笼罩。怪不得当年的订画者在看到作品后拒绝接受。
    每个画家有每个画家喜用的色彩。起先我以为伦勃朗对深褐色有所偏爱,但看到《亚里士多德凝视荷马雕像》那幅画后,忽然心中一动。画面整体色调和其他任何画的色调没有区别,画面十分黯淡。画中那个古希腊学者黑帽黑衣,披件被烛光掩去本色的丝质长袍,胡须垂胸,脸庞瘦削;左手叉在腰上,右手抚摸书桌上的荷马头像,凝视的目光里透出深邃和一点不易觉察的感伤。好像他有什么话要对这个头像诉说,但当然不会说出来。
    在人类文明史上,亚里士多德和荷马都是绕不开的人物。就西方文明来说,希腊是其源头之地。尽管师承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性人物之一,但荷马比他更老,在亚里士多德出生五百多年前便已辞世。荷马是以诗歌传世的天才,亚里士多德是以思想占据西方发展史的巨人。但或许,诗歌与思想的结合才有可能是最精华的结合,否则那么多思想家为什么要从伟大的诗篇中寻找值得探寻的线索?从这个角度来说,诗歌当然不仅是娱人悦己的吟唱。越伟大的诗歌,越扎根于难以穷尽的思想深处。
    亚里士多德熟悉荷马,当然是自然之事;他热爱荷马,更是自然的自然之事。
    我对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不熟,仅从我读过的两部亚氏著作来看,都没发现他在哪个地方提到荷马。但面对伦勃朗这幅画之时,我觉得他一定将荷马留在他某部著作的某个篇章当中,要不然他不会对这个头像流露出如此不能描述的目光。
    荷马的诗篇充满金戈铁马,一个人的思想也未尝不是这样。甚至,对一个真正的思想家来说,他脑海中的激烈冲荡只会大过于那些事实上的武力交锋。没有那些思想家的思想冲荡,就难以想象人类的社会发展会是个什么样子。
    只是,人的思想不可能被人像摸物体一样地真切摸到。一个思想家的思想也只在他的著作中出现,但不能忽略的是,即使一个思想家的全部著作,也未见就能涵括那个思想家的全部思想。在多数情况下,思想的性质只属于沉默。未能动笔的很多思想都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
    那些流逝的时刻也许就是那些思想家最沉默的时刻。
    能够体会,当亚里士多德伸手抚摸荷马头像之时,也许就是亚里士多德思想涌动、却无法让旁人目睹其思想的沉默时刻。这样的时刻很难被写进著作,但对他的重要性却不一定低于他写出的那些文字。
    给世人写的文字,当然是为了让世人在明亮中阅读,但那些属己的隐秘时刻,却只被自己在暗处抚摸。说思想需要独处,当然也就是说思想需要一个暗处。暗处才是彻底属己的思想之处。
    从这里回到伦勃朗的画作,我不禁有点心惊。难怪他画笔下的所有人物都肃穆得像在凝思,让读者忍不住细细打量。从那些画作中,伦勃朗像是为我们打开人的思想暗处,让我们触摸到那些波澜不惊、却暗潮汹涌的灵魂时刻。
    这时刻就像深处的思想,无人可见,像处在黯淡之中。
    伦勃朗总是将画笔深入黯淡,或许就是要深入到人的最根本之处。在荷兰十七世纪的绘画黄金时代,伦勃朗占据一览众山小的绝对高峰。不知道原因之一,是不是就在于他画出了思想的根本模样?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妙在转换 下一篇给未来的译者——谈翻译的十个条件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