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行正,1930年6月生于潢川。1949年5月潢川解放的那一天,19岁的潢高学生凌行正和当时的同学、好友白桦、叶楠入伍随军南下。随后在湖南参加了“衡宝战役”,这一仗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激动之中,他一气写下了《当国旗升起的时候》,从而正式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952年,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员的凌行正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列车,荣获过“国际三等功”勋章,受到贺龙、康克清等中央慰问团领导同志的接见。直到1958年8月,才随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紧接着又同他所在的部队到西藏参与“平叛”工作,帮助百万农奴进行民主改革。1962年夏天,随同部队返回内地。就在这时,中印边境的枪声打响了,凌行正又随军奔赴边疆,重新开始另一种战斗生涯。
1964年秋,凌行正创作了报告文学《活着的黄继光——陈代富》《杨建章》、散文《高处不胜寒》《绿色诗行》等,均受到总政的奖励。反映中印反击战的剧本《边哨风云》获奖,并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当时凌行正被安排坐在周总理的身边。
1993年,任职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的凌老光荣离休。他的作品如《关山情》《山河赋》《神圣的珊瑚礁》等散文集,多写军人的思想、性格和灵魂,颇具阳刚之美,受到海内外评论家和同行的高度赞赏。
1994年8月,我再次进京看望凌老。这时的他坐在中南海内一间宽大的办公室里,西苑出版社是在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中共中央办公厅主管。凌老告诉我,他是返聘任这个出版社总编辑的。
近年来,凌老创作出版了纪实文学《初踏疆场》《铁血记忆》《感念西藏》,组成了高昂优美的“军旅青春三部曲”。其中的《感念西藏》还荣获第十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2007年,凌老创作的纪实文学《纵横中南》,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解放军挥师南下、进军江南、长途跋涉追歼敌人的铁血画面。
2009年9月,年近80高龄的凌老创作出版了我国首部以军队干休所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九号干休所》。干休所的生活其实很平常,近乎琐屑,但凌老别具匠心,用深厚的生活和不凡的艺术功力,塑造了几位老军干的艺术形象,再现了一代军人高尚的思想境界。该书一经面世,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一举获得“解放军图书奖”,很多老读者看后“禁不住热泪盈眶”。目前,《九号干休所》已经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