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TOP

熊晓鸽:从点滴生活到深入创意投资(一)
来源:行中国看天下  作者:萧风 【 】  2009-04-18

人物简介:

熊晓鸽  被誉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中国信息的使者”的熊晓鸽先生,出生于湖南湘潭市,做过4 年电工;1981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外语系;1984年,在机电部任翻译和英语教师的他以全国统考总分第三名的成绩录取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国际英语写作专业研究生;1986年秋天,他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时,获得美国波士顿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1987年底,获得大众传播学硕士学位后,进入费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国际经济与商理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在全球最大的出版机构卡纳斯公司工作,担任了《电子导报》亚洲版的主任编辑。1991年秋,荣获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美华协会“99最佳新闻报道奖”和“留美最杰出青年”称号。1993年,他代表 IDG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与上海科委合作,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技术风险公司,熊哓鸽亲自担任总经理;同年,与广东银行合作,成立另一家技术合资公司。1998年,代表 IDG集团策划与国家科技部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在今后七年内向中国的技术产业提供十亿美元的创业基金

过去几年随着一家又一家技术型公司的上市和投资“选秀”节目《赢在中国》的热播,怎样获得风险投资,从熊晓鸽手中获得投资成为众多年轻人的理想。

  如果你熟悉一个人的经历,你就更容易知道他的取舍。

  77级大学生

  熊晓鸽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

  熊晓鸽的青少年时代恰逢文革,他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在当地钢厂担任干部,经过父亲的安排,1973年,熊晓鸽到工厂当了一名电工。

  1977年恢复高考,一直在自学中的熊晓鸽顺利考上湖南大学。他报考的是当时颇为热门的工业自控专业,不过此时学校正在招募具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学生以成立英语专业,熊晓鸽被选上。

  77年高考入取率是4.8%,熊晓鸽事后总结,这意味政府会给你安排一份好工作,1981年,大学毕业后熊晓鸽第一次报考研究生没有通过,随后被分配到机电部担任翻译和英语教师。

  在湖南大学上学期间,熊晓鸽有一篇文章在《湖南日报》头版发表,内容为美国外教教他们学习英文,这激发了他最初对记者工作的兴趣。1984年,他以全国统考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被录取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英语采编专业的研究生。

  当时熊晓鸽就读的这个班是由新华社出资,其目的就在于定向培养记者。熊晓鸽因为曾经是军人的父亲的影响,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战地记者。1986年,整个上半年,熊晓鸽都在新华社中东非洲组实习。

  在就读研究生期间,熊晓鸽与学校的数名外教相处融洽。其中一名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外教建议熊晓鸽去美国学习新闻。他认为中国的新闻从业人员仍然有需要向外界学习的地方,熊晓鸽先是有些犹豫,既然他的职业生涯已经颇为明确,随着对外界了解的增加,最后“顿悟”,决定接受老师的这个建议。

  熊晓鸽无疑是赶上了赴美留学的好时间,在提供美国老师的推荐信,及十篇在《中国日报》发表的英文文章之后,很快就获得波士顿大学传播系的录取通知书,并且大学提供全额奖学金。

  作为一个花絮,当时的熊晓鸽并不知道,赴美留学需要考托福,否则就不能获得赴美签证申请表,当然这对英语专业人士来说不构成什么问题,熊晓鸽准备了两周,考了617分,顺利通过。

  熊晓鸽清理了他在北京的财产,买了一张飞往美国的机票和一些他以为用得着的生活用品,当时人们的收入还不高,而美元却颇不便宜,同早期赴美的中国留学生一样,在忙完这一些之后,熊晓鸽就只剩38美元了。

  在父亲的挥手送别下,这个原本生活已经稳定下来的中国年轻人带着38美元来到了美国。

  一个湖南人在美国

  让熊晓鸽记忆深刻的是他在美国的头两天,在抵达美国之后,熊晓鸽的担保人,也就是那位哥伦比亚大学的老师将他送到学校的临时宿舍,在为其支付了两个晚上计44美元费用之后,塞给他100美元,告诉熊晓鸽,把账单寄给他,他来付钱。

  第二天,熊晓鸽去学校报到,找到了一份助教的工作,每月可以赚375美元,然后找到了一个四人合租的房子,每月只需要100美元,搬家的时候又找到了一份组装自行车的工作。熊晓鸽给担保人打电话,告诉他不再需要代为支付账单了,担保人说:“我们全家都为你骄傲!”

  经济上的压力仍然存在,虽然波士顿大学传播系的课程为两年,但是熊晓鸽只有一年的奖学金。除了加倍的学业之外,熊晓鸽还要不断打工获得一些收入。最终熊晓鸽用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所有的学分,并且撰写了论文,获得硕士学位。熊晓鸽事后总结:外人可能觉得这是一件骄傲的事情,但他只是觉得压力。

硕士毕业后,波士顿大学给予熊晓鸽攻读博士的奖学金。但不久熊晓鸽又收到了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的奖学金,该学院为塔弗茨大学与哈佛大学合办,于是转学至弗莱彻学院,攻读国际经济与商理博士学位。

  熊晓鸽之后的职业生涯受到了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的肯定,1998年,学院授予熊晓鸽“杰出校友”称号。表彰他在新闻出版领域内的成就,称赞他是专业领域内的一位杰出的代表。一同获奖的还有007系列影片《明日帝国》的剧作人布鲁斯-费尔斯坦,美国有线电视HBO台副总裁乔-玻尔。

  在攻读博士期间,其导师的朋友创办了一份面向中国的电子类刊物,需要一名既懂电子又懂新闻的人,熊晓鸽去应征,顺利被卡纳斯集团聘用。本来打算是课余兼职,但是最后在《电子导报》一干就干了三年。因为半工半读,一直没有完成博士论文。

  在《电子导报》工作期间,恰逢时任中信集团董事长的荣毅仁访问美国,在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演讲,而《电子导报》是晚宴的赞助商。当晚来了很多业内人士,包括IDG创办人麦戈文。

  席间麦戈文对荣毅仁谈起了他的《计算机世界》,麦戈文让熊晓鸽帮助翻译一下,这样熊晓鸽就认识了他以后的老板麦戈文。

  [麦戈文与IDG]

  急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在催生苹果、微软这样的行业巨头的同时,产业本身也产生了对市场资讯的大量需求。

  1964年麦戈文以5000美元创办了一家计算机市场研究公司,即国际数据公司(IDC),三年后,国际数据集团公司(IDG)成立。

  麦戈文对中国市场情有独衷。他是第一位和中国大陆建立合作出版事业的西方人。1980年他与第四机械工业部即后来的电子工业部合资成立了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随后出版了《计算机世界》周报。

  2000年2月28日,麦戈文向其母校麻省理工学院捐款3.5亿美元,这也是美国历史上个人向大学提供的最大一笔捐款。麦戈文应该是美国大公司高层领导人中拜访中国次数最多的企业家。就在前不久,第102次来到中国的麦戈文当选为2007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1991年,熊晓鸽获得了绿卡,这个时候他所在的《电子导报》已经停刊,卡纳斯集团觉得基于当时的环境在中国发展刊物比较难,希望熊晓鸽在香港和台湾工作,而熊晓鸽仍然希望同国内有更多联系,这样他就尝试联系了麦戈文。

  一谈之下,两人颇为投缘。当年的11月6号,熊晓鸽正式入职IDG。入职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把国内当时的《国际电子报》合并到《计算机世界》。麦戈文对熊晓鸽的办事方式较为满意,当时麦戈文正在考察亚太地区市场,于是让熊晓鸽陪同考察。

  一路中,两人交换了各自对新兴市场的看法。当时IDG亚太地区业务分别有两位经理人打理,其中一个是香港人,常驻香港,负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另一个是美国人,常驻台湾,负责整个亚太区。麦戈文提出,三个人共同拿出一份报告。

  恰逢年末,圣诞节前夕,两位经理人都去度假了,而熊晓鸽则努力完成了这份报告。这样,麦戈文决定任命熊晓鸽为亚太区主任,后来则扶正为亚太区总裁。

  就这一段戏剧性的经历,熊晓鸽事后在接受新浪访谈的时候回忆:“完了一想,我说虽然我的报告采用了,我想看看人家的,我说麦先生你把他们俩的报告给我看看,他说他俩都没交,说他们要去度假,很忙,所以你就照你的做吧,他们俩另外安排工作,所以后来美国驻台湾的地方也撤回去了,后来他也离开公司了,另外一个香港的总经理,他后来移民到加拿大去了,没有听过他们怎么样说我不好,因为他们大概也没什么办法,因为给了他一个机会,他们俩都不写,那就不能怪我。”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李宁:就品牌价值而言“运动就是.. 下一篇九城总裁陈晓薇:网游巨头的游戏..

大地视频

《心经》

看天下热点

图文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