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王琪博、张强、陈小蘩、颜歌、周伦佑、《蒋公的面子》获得首届中国南方艺术奖
由中国南方艺术网举办的的中国南方艺术奖首届评选活动2012年12月31日发布。王琪博、张强、陈小蘩、颜歌、《蒋公的面子》、周伦佑6位获得首届中国南方艺术奖。据悉,中国南方艺术奖每年举办一次,由当年年底颁布。其“公正性,先锋性”的风格独树一帜。参选者由著名美术家、评论家推荐,对在文学美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者进行表彰。
美术类
美术家获得者:王琪博
许多年前,他(王琪博)有名句曰——带刀的男人,不带表情,带着偏执与狂傲,向未来砍开通行的路。如今,几十年砍砍杀杀下来,他感叹的依旧是——路边有三朵野花,一朵是我,一朵是妻,一朵是女儿;我们至今没有属于自己的家……
他一边行走江湖,一边在心底构思诗画,他终其一生似乎都想和谐地处置好自己。然而生活的荒谬,往往如其所说——当政权和我发生摩擦时,我选择了远离专政的心脏最大限度地绕道而行;在一个绝对生存的高度怀揣一颗圣洁的心,把自己绕进了雪域的牢房。
——野夫推荐语
王琪博,1965年8月生于四川达县江阳公社,1983年考入重庆大学,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大学生诗派旗手。2008年开始绘画创作,作品参加上海艺博会展览,曾获2010年中国诗书画高峰论坛油画组金奖。一生经历:风、花、雪、月。
艺术批评家获得者:张强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界所缺乏的不是评论文章在数量上的多寡,也不是缺少锋芒毕露的直接指斥,而是缺乏真正意义上艺术批评的本土文化立场和由此而来的本土批评理论建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发展进程越来越清楚表明,由于艺术批评缺乏强有力的艺术理论的全力策应,由此制约着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良性发展。这种强有力的理论策应集中表现于一点,那就是中国本土意义上的批评理论建构。一个十分简单而有力的事实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在20世纪的发展历史不是一种前进和超越的历史,而是在做无休止的下降运动。有关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一个无争的事实。换一种角度来说,我们今天所处的知识情景和文化背景与上世纪或者更早的年代相比,已经完全处在两个绝对不同的端点上。任何一种远离本土艺术理论支持的个人批评活动都只能是对现实情景的隔岸观火,是不着边际的虚妄之举。近年来,张强一直致力中国本土艺术批评理论当代化的系统学术建构。他将研究的关键点直接深入到了中国艺术批评的本土文化源流领域。在这里,张强提出了大胆的理论假设、疑问和猜想,也是在这里开始了张强破解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奥秘的探索之旅。张强在他迄今为止的艺术批评理论建构过程中,一直以中国本土艺术批评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为学术枢纽,由此展开系列的中国当代本土艺术批评的理论建构。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张强一直坚持尝试着一种全新的、全方位的、彻底性地重新探谜中国当代本土艺术批评的方法论根基。从《中国画学丛书》到《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丛书》到《张强文集》,其中一直贯穿着构建中国当代本土艺术批评理论体系的思想主线。正是基于此,我们决定授予张强首届中国南方艺术批评家奖。
——邱正伦推荐语
张强,1962年1月29日,出生于中国山东省肥城市,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中国绘画美学研究》、《中国画论系统论》等。
文学类
诗歌获得者:陈小蘩
1985年初,我在由四川省东方文化研究学会整体主义研究学会主办的,万夏等选编--《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上读到一些优秀的诗歌,但征服我的不是北岛的《同谋》,也不是杨炼的《高原》(长诗选章),更不是海子的《亚洲铜》,而是诗人陈小蘩的《情感B大调》。这么些年里,陈小蘩一直保持生命的激情,她超凡的想象力和带有很强的穿透力的语言一直是我和同行们称道的。她的诗歌应当受到文学界的关注、了解和尊重。这是我唯一的理由。
——雨田推荐语
陈小蘩,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数学系毕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研修班结业。80年代初开始写作,1986年加盟非非主义,《非非》、《非非评论》编委,以其沉稳、宏大的写作成为后非非写作最具代表性的女诗人。重要作品诗集有《夏天,浓荫里》、《在水中》、《银与灰的间奏:圆明圆》、《精神镜像》、《正午的黑暗》、《燃烧的夏天》、《关于书和文字的幻象之旅》等。现居成都。